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中心 > 今日桐柏
桐柏:“三维共治” 筑牢食品安全“全民防线”
来源:南阳日报时间:2025-05-20浏览量:
分享:

为破解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人力不足”难题,桐柏县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自2021年起创新构建“人大代表政协民主监督+新业态群体哨点监督+家校联动社会监督”三维共治体系,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构建起“全方位覆盖、全链条联动、全过程参与”的监管网络,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

人大政协“双轮驱动”,筑牢法治监督“压舱石”

聚焦民生实事,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桐柏县坚持以民意导向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工作重点,2023年,“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完成“6个打造”,建成10个校园食品安全示范学校、10家餐饮示范单位等多项示范项目,推动全县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通过票选机制,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监管纳入优先议题。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等智慧监管手段提升透明度与效率,强化食品安全抽检及风险评估,同时大力开展法规宣传教育,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调研指导,推动监管落地见效。县人大、政协围绕食品安全监管开展专题调研与检查,组织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市场、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等场所,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检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状况。调研工作紧密结合市、县食品安全专项行动,聚焦食品生产、流通关键环节,尤其针对校园食品安全开展专项检查。调研后联动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共商监管优化举措,有效压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提质增效。

围绕建议提案,助力政策完善升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立足专业特长与基层调研实践,针对食品安全多领域、多环节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近年来,通过建议提案形式,围绕校园食品安全、“三小”食品、网络食品等群众关切发声,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近两年,共办理食品安全领域人大建议3项、政协提案5项,为健全全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政策制度提供有力支撑。

外卖骑手“走街串巷”,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组建“骑手”监督员队伍。2025年探索组建网络餐饮外卖骑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深挖外卖骑手在食安监管中的独特价值,联合美团平台,选拔20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发放统一标识的工作证、黄马甲,鼓励外卖骑手在取餐、送餐过程中实时反馈商家后厨卫生不达标、食品包装破损、超范围经营等问题。组建微信工作群,便利化线上反馈,实时收集问题线索,消除风险隐患。

建立“双向赋能”机制。为骑手提供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优先派单奖励、维权绿色通道等“暖心服务”,累计开展现场培训1场,覆盖20余人次;将骑手反馈的高频问题纳入监管部门“靶向检查清单”,针对骑手集中反映的无堂食外卖“后厨脏乱差”商家开展突击检查,推动平台规范商户5家。

创新“共治共享”场景。在骑手驿站、配送站点设立“食品安全宣传站”,利用骑手“入户最后一米”优势,向消费者发放食品安全手册、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带动食安线下宣传入户到人。

家长代表“联动监督”,守护校园食安“第一线”

“小手拉大手”为纽带,构建“学校主责、家长参与、社会协同”的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立由456名家长组成的监督员委员会,落实“陪餐制+驻点监督”,通过“舌尖安全网”、微信群等实时公开食堂后厨监控画面、每日食谱营养分析,实现“看得见的放心”。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食品安全亲子实践”活动5次,开展食品添加剂识别、过期食品危害等互动实验,通过“孩子监督家庭、家庭影响社会”扩大共治效应。同时,建立“隐患吹哨人”制度,家长可随时反馈校园周边食品店售卖“三无产品”、流动摊贩卫生不达标等问题,监管部门48小时内响应处置。通过快速高效的闭环管理,切实保障了孩子们“最后一公里”的食品安全,让校园周边成为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的健康安全区域。

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以法治监督夯实制度根基,外卖骑手用"走街串巷"织密基层防线,家长群体借家校联动守护校园安全,三支特色队伍各展所长、协同发力,推动桐柏县食品安全治理实现"三个转变":从"政府单一监管"转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问题"转向"主动发现风险",从"末端执法查处"转向"前端源头治理"。

桐柏县将持续深化三维共治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共治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监督员积分兑换、优秀案例评选等制度,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业态群体、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真正实现"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为群众筑牢更坚实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