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卫生健康委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业务频道 > 中医药发展
关于《桐柏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来源:时间:2024-08-25浏览量:
分享:


为破除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动我县中医药产业富有特色、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进一步贯彻落实《桐柏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南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若干支持措施的通知》、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起草本行动计划。

现将《桐柏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期限为30日(征求时间为2024年8月26日—2024年9月26日),提出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进行反馈。

电子邮箱:tbxwjw2022@126.com

联系电话:0377-68273729

邮寄地址:桐柏县大禹路中段

2024年8月25日

附件:《桐柏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


桐柏县中医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

(2024-2026年)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桐柏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南阳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若干支持措施的通知》、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比较优势,破除中医药发展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动中医药产业富有特色、高质量发展,更好实现中医药传承创新。到2026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打造3-5个道地中药材品牌,培育3个中药材规上加工企业,努力让桐柏县成为市域“中医药传承创新名县”、“中医药服务功能强县”,打造“南阳市名中医之乡”,助力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全部设置标准化中医药诊室;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设置全覆盖;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进行绩效考核。 

(二)龙头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依托桐柏县中医院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内疑难、危重、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力争成为立足桐柏、辐射周边、在本地区域内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医院。 

(三)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培育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定制药园2个;中药材规上加工企业3个,其中1个亿以上企业1个;建设5个中药材特色乡(镇);中药材产量5万吨,产值突破8亿元。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打造桐柏山区“道地中药材原材料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行动 

1.优化中医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推进中医院于2026年晋升二甲中医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发展有特色优势的中医专科医院、中医门诊、中医诊所规范经营。(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人员比例占医药人员比例达到 25%以上,能提供15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25%以上的中医馆建设成为旗舰中医馆。鼓励村(社区)卫生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拥有至少1名能中会西的基层医务人员,能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家庭医生签约中医药服务全覆盖,推动中医药与医养结合相衔接。(责任单位:县卫健委、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行动

1.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健全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和中西药并用的卫生应急处置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挖掘仲景文化,优化古代经典名方,筛选有效的方药,实现中医药及时全面参与、中西医结合协同应对突发疫情。(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构建中西医一体化服务模式。聚焦心脑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和伤残及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培育工程,开展中医师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一批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规范,推进中医药技术方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融合,促进中医康复服务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县卫健委、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提升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能力。全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和老年病科。在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打造集自我保健、疗愈与康复于一体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起居调养、太极拳、健身气功(如            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推广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升中医药养生和治未病的认可度。(责任单位:县卫健委、教体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行动 

1.大力扶持优质中药材生产。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加强中药材生态种植。加强桐桔梗、黄精、夏枯草、艾草、丹参、射干、苍术等优良中药材品种的选育和道地药材种植,加快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育种栽培技术。扩大中药材订单农业,促进中药材规模化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工信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促进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河南柏康药业有限公司等中药饮片企业,不断研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中药饮片、中药深加工产品,拓展中药材功能价值。加强中药材深加工,提高中药饮片的附加值。积极与国内大型中药企业合作,提高中药加工智能化水平,打造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为保护和发展特色产地中药材、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贡献。(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推动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依托桐柏独特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建设映山红、茶祖小镇、淮源旅游景区、龙潭河旅游景区等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打造集康养、旅居、养生、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康养综合体。(责任单位:县文广旅局、发改委、卫健委、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健全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中药重点品种责任可究的监管体系。完善医疗机构中药质量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上市产品市场抽检和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中药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卫健委、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打造中医药人才培育行动 

1.彰显桐柏中医药科普特色。发挥位于淮源镇的河南省科普基地、河南高校在桐柏教学实践基地的教学平台,开展在校中小学生的中药材科普。突出中医诊疗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桐柏县中医院特色一流专业、一流学科。支持桐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发展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大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中药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南阳艾产业学院桐柏分院作用,加大艾产业实用人才培训力度。(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卫健委、茶艾发展中心)

2.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遴选一批有丰富独到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药专家为师承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为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培养中医药学科青苗人才,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建立聘请国医大师、知名中医专家授课、坐诊、带教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师承培养工作,实行公立医疗机构副高以上中医(药)师每年带徒不少于1人制度。建立中医临床会诊带教制度,加强对初、中级专业人员的培养,构建执业中医师人才梯队。开展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责任单位:县卫健委、人社局、教体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建立“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人才培训基地,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展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培训和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能西会中人才培养。将中医药知识作为            临床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考核内容。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培养优秀中医骨干人才。(责任单位:县卫健委、人社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巩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安置政策,增加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和“县管乡用”中医医师比例,提高基层中医医师职称晋升业务能力和实绩考核权重。(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卫健委、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五)弘扬中医药文化行动

1.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精华精髓。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大中医药的整理挖掘、传承传习、宣传阐释力度,加强技术、理论再创新,建设桐柏县中医药文化科普馆。搭建中医学术传承平台,挖掘民间独门绝技、绝方、确有疗效的偏方、食疗方等,引进外地优秀的专项技术、技法,并加以筛选、开发和传承。(责任单位:县教体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各乡镇(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推动中医药开放交流。支持有优势、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医疗机构和企业参与全球中医药领域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中药材省外种植合作。(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农业农村局)

3.加快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依托桐柏县中医院,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的中医药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开展中药制剂质量提升行动,支持桐柏县中医院院内制剂科研创新,不断丰富中药制剂数量和品种,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将传统经方和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中药制剂。鼓励支持本土中药生产企业进行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同名同方药等科研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擦亮“桐柏中医药”品牌。(责任单位:县卫健委、科技局、市场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专班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建立健全中医药统筹协调机制和中医药管理体系,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充分认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立中医药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充实中医药管理机构力量,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建立台账,加快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投入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卫生健康投入中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经费,改善县中医院办院条件。建立中医药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地方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引导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 

(三)强化政策保障。贯彻落实《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含医院制剂、新型饮片)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逐步达到省级支付标准;加大对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的倾斜力度,不在国家颁布的中医诊疗规范之外设定服务项目、数量限制。            

(四)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建设覆盖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平面媒体等跨媒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新闻媒体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传播普及,营造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浓厚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