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桐柏的好天气再合适不过了。
近年来,桐柏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驰而不息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2024年,我县优良天数达325天,优良率88.8%,同比上升4.7%;主要指标PM2.5、PM10的年均浓度分别为33μg/m3、58μg/m3,同比分别下降15.4%、1.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3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亮眼数据的背后和创建目标的达成,彰显出桐柏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的民本情怀和全县上下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强烈信念,更体现出我县科学减排、铁腕治污的显著成效。保住清新空气,留住蓝天碧水,逐梦生态文明,这是全县上下用汗水和智慧交出的一份扎实厚重的“绿色答卷”!
强化组织保障,高位推动谋“创建”。
2023年,我县正式启动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其他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县直单位和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高位推进,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调度,提出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奋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先后印发了《桐柏县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创建实施方案》《桐柏县2024年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空气质量稳定向好三年实施方案》《桐柏县2024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落实措施、夯实部门责任,为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部门联动,精准施策抓“关键”。
聚焦工业废气排放、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烟花爆竹燃放等方面的实际,精准施策,找准问题和症结,从关键问题入手,从源头治理,让蓝天白云常驻!
绿色转型促发展: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措施,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县域566家企业排污许可全覆盖。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至2024年底,县域内所有落后产能企业和落后工艺已全部淘汰完成,获国家级绿色工厂1个,省级绿色工厂4个,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同时进入第一批河南省“零碳”工厂、“超级能效”工厂拟入选名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纳入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企业据实申报碳排放情况。
工业治理促减排:县域内水泥生产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全县实现绩效分级B级企业8家;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对全县51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切实提高企业VOCs防治和管理水平;督促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建设,2024年实现减排氮氧化物37.9吨、挥发性有机物76.6吨。
多措并举控扬尘:结合“利剑”行动加大扬尘污染整治,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十个百分之百”等扬尘管理机制;交通干道加大保洁洒水降尘频次;科学调配环卫保洁作业力量,城区主次干道实施道路保洁“精细化”作业,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面源污染齐防治:县城区815家建档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餐饮油烟净化装置并正常使用。餐饮油烟在线监测数字化平台共联网安装38家,其中33家大型餐饮服务单位,5家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加强散煤“加工、销售、使用、运输”环节监管力度,全年共检查餐饮经营户3598家,取缔2家非法使用经营性小煤炉。实施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监管,综合技防人防管控,加强督导检查,压实各方责任,有效管控秸秆焚烧现象。
强化科技助力,精准高效抓“防控”。为进一步提高区域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我县聘请第三方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找到污染攻坚的难点和重点,积极搭建大气污染监管平台,集成空气质量自动站、地形地貌、气象资料、污染源等信息,并通过可视化技术建立具备全面监控、挂图研判和影响评估三大功能的“天眼”监控体系,实施挂图作战,为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提供科技支持。
通过空气质量监控平台手机APP,便于实时掌控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更快更准的找到大气污染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对影响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专家研判分析后提出合理建议,领导准确决策,各部门、社会各界全员动员实施,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年,共同做好最后“一微克”的攻坚克难,让“甜甜的桐柏”空气更加清新舒畅,让桐柏人民的胸腔洋溢“满满的幸福”。
蓝天为幕布,大地作舞台。我县将以成功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为契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