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 淮源文化
桐柏山淮河源山水相依,到底是先有山,还是先有河?
来源:时间:2025-02-05浏览量:
分享:

桐柏山是一个具有30亿年地质演变史的古陆核,是中国南北方两种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大陆板块碰撞对接的缝合线,地层和构造非常复杂,被地质学界称是一个尚未解开的“中国地质之谜”。

桐柏山,自古为天下名山,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已载其事。古称楚山,《尔雅》曰:“淮出楚山。”又称大复山,云蒙山。千里淮河就发源于太白顶北麓,万涓成河,源远流长。明代文人何景明曾于此大发感慨:“东南自古衣冠地,桐柏山前淮水春。”

《桐柏县志》载:“淮,始于大复,潜流地中,见于阳口”。千里淮河发源于桐柏山脉主峰北麓“小淮井”。淮河又称淮水,为古“四渎”之一。《尔雅》又载:“淮水与澧水同源俱导,东流为淮,西流为澧”,有“江淮同源”之说。主峰北麓山脚下的固庙村西岭,至桐柏县大河镇土门村的新坡岭一线为江淮分水岭,东属淮河流域淮河水系,西为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

桐柏山一山两水,是淮河与汉水的分水岭;桐柏山一山两界,是我国南北气候和动植物区系的分界线;桐柏山一山两省,是河南与湖北的分界线;桐柏山一山还拥有两大板块;我国北方华北板块与南方扬子板块在这里拼接、碰撞。

桐柏域内南北有山,东西有河,那么问题也就来了。究竟是先有山,还是先有河?千年未解的疑问放在今天,也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山河相生,这一问题似乎没有鸡生蛋生鸡这种问题那么无聊,因为山地往往是内力主导外力辅助的塑造过程,而河流主要是外力塑造形成的,二者主次是鲜明的。不过,大千世界丰富多样,先有山,还是先有河,不能一概而论。今天,我们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桐柏山与河的相生关系。

据古代典籍记载,盘古氏在此开天辟地,肇立乾坤,开启人类先河。古籍《艺文类聚》引三国史家吴人徐整的《三五历纪》曰:“盘古死后……血为淮渎。”《广博物志》卷九:“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从而说明,人根之祖盘古不仅在这里肇始人类,还在临终之时将自己身体变成了三山五岳,江河湖海,血脉化为淮河之源,造福后世子孙。唐宋时期编修的《元丰九域志》有记载:“桐柏山,淮水所出。淮渎庙,盘古庙”。明代学者李梦阳撰文《大复山赋》将桐柏山水帘洞西边酷似人形的山脉称为盘古:“昔盘古氏作兹焉,用宅……”。清代学者贡愈淳作《桐柏山赋》曰:“盘古开天而首出……”,明确指明桐柏山是阴阳未分、混沌之时盘古首出开天辟地的地方。

这些文字描述了盘古在混沌宇宙中醒来后,开辟天地、化生万物、最终化为山川河岳的壮丽过程。当然这个记载并不完整,但是从中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在神话传说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所记述的答案都说明了盘古开天与淮河的发源有很大关系,而且在时间上是具有一致性的。那就是在盘古死后化身天地万物之日,就同时形成了桐柏山和淮河源。因而就桐柏而言,更似乎山河共岁、世出同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