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发布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
国函〔2009〕15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已经国务院审定,现予发布。
风景名胜区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风景名胜区有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促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共21处)
黑龙江省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浙江省
天姥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
佛子山风景名胜区
宝山风景名胜区
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
灵山风景名胜区
河南省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湖南省
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
南山风景名胜区
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
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
东江湖风景名胜区
广东省
梧桐山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
平塘风景名胜区
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
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西藏自治区
纳木措-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
唐古拉山-怒江源风景名胜区
桐柏县于2006年启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历时3年,中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在2009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桐柏山淮源景区荣耀在列,成为河南省10家之一、南阳唯一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备主要有条件:
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
2、具有较高的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观赏价值高体现在风景优美,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文化价值高可能是因为和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因素紧密相连;科学价值高也许是在生态研究、地质研究等科学领域有重要意义。
3、其范围较大,能够满足人们游览、休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需要,有比较完整的规划和相应的基础设施。
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程序:
地方初评与申请
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报意向,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评。
提交申报材料
申报时需提交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列为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请示、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国家风景名胜区申报书等十几项有关资料。
专业审查与实地考察
住建设部收到国务院办公厅批办件之后,委托专业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派出专家考察小组赴申报风景名胜区实地考察,并向国家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提交考察评估报告。
评审与表决
经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的风景名胜区,具备报国务院审批的资格。
审批与公布
住建部根据评审委员会的结论,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协商一致后报国务院,由国务院批准公布。
桐柏山-淮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介
范围总面积108平方公里
东至东石门沟,西至淮源镇巍庄—西石门沟一线,南至豫鄂两省交界—桐柏太白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北至宁西铁路—312国道,另包括淮祠片区。
资源特征
1、人文景观
(1)千里淮河发源地,祭淮活动历时久、规格高、场面大。
(2)中国盘古之乡,创世神话根源地
(3)西游神话丰富多彩,令人神往
(4)佛道文化圣地,影响深远
(5)古战场遗址,刀光剑影历历在目
(6)重要革命老区,桐柏英雄照耀史册
(7)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过渡带,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2、自然景观
(1)南北地质缝合线,地貌景观具代表性
(2)地形地貌丰富多样,独特而雄奇
(3)南北自然过渡带,动植物丰富而珍稀,森林繁茂
管理机构
1996年成立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09年经批准,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规格副县级,设主任1名(副处),副主任(正科)3名;内设3个科室,规格为副科,核定全供事业编制30名。这一举措,直接提高了景管委在政府机构序列里的层级地位,强化了景管委统一管理的工作权威。
历史沿革
198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4年成立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199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为第五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1年9月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桐柏太白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署办公,风景名胜区对外是一套班子,三块牌子(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桐柏太白顶省级自然保护区、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区。
2004年,完成了情人谷、水帘洞、淮源的详细规划。
2009年12月晋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6年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目标
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好独特珍贵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突出南北过渡带典型性特征,深入挖掘淮源、盘古、佛道、红色及《西游记》文化内涵,丰富游览线路,完善服务设施,在环境承载力允许的限度内发展游赏事业,将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发展成为山水风光优美、文化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集观光、休闲、科普与一体的国内著名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