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上级决策和部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近年来,桐柏县自然资源局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创造性地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开启了桐柏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事业的崭新篇章。
组织领导到位是保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高规格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县自然资源局同时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印发了《桐柏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项目工作经费预算方案》等文件,为全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提供了有力组织和资金保障。
宣传发动到位是前提。采取出台政策性文件、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组织业务精英深入乡村组等基层一线巡回授课、张贴宣传彩页和政府通告、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让确权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切实保护好国家、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督查落实到位是关键。建立不定期督查、奖惩等规章制度,严格监理现场监督,落实落细各项技术质量监督检查措施。严把确权项目进度和质量关口,确保自然资源确权高质量推进。
倾情服务到位是根本。该县确权工作人员主动作为,全力协调好作业单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把技术人员当成亲人,让他们安心舒心工作。担当作为,全方位为技术作业单位协调各相关部门收集各项数据资料,真心实意为技术作业单位分忧解难,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
创新担当到位是秘诀。全省首例创造性开展了矿产资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创造性引入确权项目技术实施方案省级高级专家评审制度,创造性引入项目监理制度,创造性运用GIS创新技术,将自然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管理和分析。因部分区域无法抵达,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摄影,为确权登记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现场数据。这些创新举措确保了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桐柏土地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属丘陵山区。县境内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分布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全国矿产资源大县、森林资源大县。针对自然资源禀赋状况,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全县自然资源确权总体方案,将确权项目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共计拨付资金1200万元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权。2022年开展了桐柏山省级地质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项目,在全市第一家率先完成。2023年启动了“2023年度桐柏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项目”,共设立10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单元,涵盖了矿产资源(天然碱和黄金)、森林资源、淮河源湿地公园、水库水流资源。项目实施技术方案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同时创造性引入监理制度,从一开始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十个项目开展初期邀请省级高级专家对技术方案进行评审,指导协调作业队伍全面收集历史资料,涵盖土地、林业、水利、不动产、环保等多部门档案,收集与自然资源相关的历史数据、调查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等各类资料,构建综合信息库。利用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对重点区域进行精准测绘,获取更准确的自然资源现状信息,如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水域分布等,与已收集的数据进行叠加融合分析,构建出内容详细、边界清晰、精度可靠的自然资源底图,为后续的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同时对现有自然资源状况进行预调研,明确重点难点区域,为后续工作精心规划。权属调查及确权阶段,对自然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权属资料,核实权属关系,作业单位实时开展各类内外业调查,对矿产资源确权的区域重点调查,并形成各类外业核实资料,结合实际情况由县局领导带领作业人员深入企业,现场收集各类资料和外业核查。目前10个自然资源确权项目预划登记单元、地籍调查和外业核实已经基本完成。
团结奋斗到位是法宝。县级领导全流程参与项目各环节的指导工作,召开并参与自然资源确权相关项目的启动会、促进会、登记单元审核会等,同时发表重要讲话对确权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建立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讨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跨部门、跨领域重大问题,如不同自然资源类型之间的权属交叉、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自然资源范围的重叠等问题。在具体确权业务开展过程中,各部门积极作为,主动配合调查队伍,共享技术力量与调查设备,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林业部门凭借其在森林资源调查方面的专业优势,为林地资源的确权登记提供技术指导与数据支持;水利部门则在水资源与水域岸线的确权登记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其他部门协同做好相关数据的衔接与整合工作,通过多部门的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