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大美桐柏 > 桐柏名人
尹任侠
来源:时间:2025-03-31浏览量:
分享:

尹任侠(1919-1949),曾用名从万,埠江镇江河村老官庄人。自幼上学,在平氏高小毕业。后到南阳读初中,常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和抵制日货等活动。民国25年(1936年)夏毕业回桐柏,在家乡小学任教。

民国27年(1938年)春,参加中共党员陈达等人在平氏举办的青年抗日训练班。同年夏被派往竹沟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教导大队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被分配到湖北省随(县)北一带工作。次年4月任中共高庙区委书记。6月调任二道河区委书记,兼任设在该地的中共豫鄂边地委联络站站长,领导开展发动群众抗日、动员青年参军、搜集和传递情报、打击国民党特务活动等工作。民国29年和民国31年秋先后调任中共信(阳)南县青石桥区委书记和信阳县中华区委书记,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配合豫鄂挺进纵队,毁铁路、割电线、炸碉堡,多方打击日、伪、顽势力。

民国31年(1942年)冬,随豫鄂挺进纵队南下。次年春,任中共湖北省陂安南(今红安、黄陂一带)县委民运部长,不久兼组织部长,后又兼县农民救国会主席。为解决政权和民兵建设等工作极需的干部问题,他高度重视自己所分管的干部培训工作,亲到县委举办的青年训练班授课。在打破敌人封锁、开展生产自救运动中,他带头开荒种地,拾柴菜,坚持每天自给一顿副食。

民国33年(1944年)2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对边区基本区发布关于立即组织人民大多数的指示,要求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尹任侠穿着自打的草鞋,奔波于全县崇山峻岭中,布置、指导、检查、蹲点,不仅赢得了广大干部和基本群众的由衷敬重和信赖,一些开明士绅也赞叹不已,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组织、战争三结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于5月16日的《七七报》上发表《生产、组织与战争结合起来》的文章,专门介绍陂安南县的经验。他还首先在该县杨家林村办起农民生产互助组,中共鄂东地委、豫鄂边区党委为此先后在《黄安农救新闻》和《七七报》上刊载他的事迹和经验。6月,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妻子瞿捷因产后破伤风去世,遗留下襁褓中的婴儿。他强忍悲痛,将孩子寄养在一农民家中,继续倾力于革命事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民国34年(1945年)冬,陂安南县鉴于地处武汉外围,系国民党重点进攻区,大部队不易运动的形势,决定将大批干部撤离,只留少数力量坚持斗争,县委改为工委,尹任侠任书记。在激烈复杂的斗争中,他认真执行政策,密切联系群众,分化敌人,争取朋友,带领地方武装与敌周旋,配合主力部队在外围机动作战。在敌人的节节进攻和蚕食下,革命根据地的面积虽然缩小了,但经过尹任侠带领县工委一班人开展的出色工作,该地不仅边区东西必经通道始终未被切断,扩大了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影响,还为部队筹集了大量经费和军需物资,保障了当时鄂东部队的给养供应,两次受到军区表彰。

次年6月,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中原解放区。27日,中原军区奉命突围尹任侠率陂安南干部大队随鄂东军区部队行动,途中被俘,押往武汉集中营。敌人对他施尽酷刑,他始终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民国38年(1949年)5月武汉解放前夕,被敌人活装进麻袋抛入长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