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1901—1946),原名锡立,平氏镇平氏街人。生于士绅之家,早年在家乡和信阳、开封等地求学,民国14年(1925年)考取北平大学法律系。此间,感于社会黑暗不平,取“天降大任于斯人”和“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之意,更名王任,字同公。
民国18年(1929年)大学毕业后,回桐柏教书。因痛恨贪官劣绅肆意欺压百姓,仗义代人具状上告,为当地邪恶势力所不容。次年转赴西安,在陕西省第一农业职业学校等处先后担任国文、英语、法律教员,兼办律师事务,不久挂牌作专职律师。他平素寡于谈笑,办案却机智雄辨,以“王任大律师”之称闻名西安。其时,妇女地位低下,他常常置触怒军政要员的风险于不顾,以维护妇女的正当权益为已任。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40年代在西安时,就曾受过王任的精助。常仗义为受欺蒙冤的弱小贫穷者执言,有时不仅不收钱,还管吃管住,从不谋非义之财。因此,虽名为大律师,家中却难有积蓄,以致在他遇难后妻儿无以为生,受尽艰辛,其遗腹子出生不到3个月,即因饥寒疾病而天亡。
王任在西安期间,与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西北总支负责人杜斌丞关系甚笃。在争取和平民主的共同斗争中,他更加认清了围国的腐败,而把中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他告诚亲友决不能和国民同流合污,曾要求随开封女高流亡到西安的堂侄女去延安报考抗日军政大学: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冯宝兴(原名王葆星),就是在其叔父王任的教育和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安革命与反革命、民主与法西斯、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十分激烈。王任勇敢地站在前列,抨击时弊,痛斥暴政,并多方组织和团结法律界局仁一起进行斗争。民国35年(1946年)1月,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和社会贤达代表参加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王任联系20多名律师联么致电祝贺,同时联名创立法制学会和法律学校,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和独裁制度,积极致力于和平民主运动。2月,国民党特务在重庆校场口破坏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接着又连续制造事端,掀起反共恶浪。西安反动派亦遥相呼应,蠢蠢欲动。王任奉民盟西北总支部指示,发起组织作为民盟外围的人身自由保障会,并担任主要负责人。民盟西北总支部机关报《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简称《联合版》)为此发了消息和社论。继之,王任公开发表谈话,谴责国民党戕害人民自由和人身安全的罪行,《联合版》亦予以刊载。
同年3月1日,国民党特务在西安举行反共反苏游行,捣毁《联合版》报社营业部,殴打工作人员。次日,陕西辛亥革命元老张风翔领衔向蒋介石通电抗议王任率先参加署名。13日,主动出任《联合版》第一法律顾问,向法庭提出控告同时致信报社慰问,并痛斥“万恶的特务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捣毁报馆,行凶伤人,钳制言论,压镇民主”,质问“谁实为之,孰令制之?”在人民群众中激起了巨大反响。
对此,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恼火和恐慌,阴谋首先拿他开刀,以杀一做百,进一步镇压西安和平民主运动。4月9日,王任被诬以吸食和贩卖毒品之罪逮捕人狱。他义无反顾,宣称“老虎到哪儿都吃肉!”继续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与罪行。在民盟多方组织营救和社会上的声援日益高涨的情况下,西安反动当局作贼心虚,不敢拖延,密令速将王任杀害。23日凌晨,王任被秘密押往西安市玉祥门外,从容就义,成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和平民主运动
王任之死,被称为“西安血案”而震惊全国。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民盟中央、法律界名流,都分别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一血腥暴行进行揭露、抨击,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抗议。同年7月26日,革命圣地延安隆重举行王任、李公朴、闻一多等烈士追悼大会,朱德总司令出席大会并讲话,给诸先烈以高度评价。
1982年7月,王任烈士的遗骨安放仪式在西安市隆重举行,民盟中央专电吊唁,赞誉“王任同志头民主革命事业殉难,是全盟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