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孚光(1907—1931),字绍成,曾用名富光、复光、佛广、广赤、广慈、金克清李克清等,回族,城郊乡西杨庄人。6岁读私塾,11岁入桐柏县第一高等小学,民国10年(1921年)秋考取开封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称中州大学)英文科民国13年冬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14年(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受河南学生会派遣回县,联络共产党员汪世昌、桂仲锦、周耀杰、陈肇烈等人,发动县城各界人士数百人,召开声援大会,组织示威游行,查封了十几家商店的日货。7月,一起商定创办平民学校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阵地。8月,平民学校开学,他们在教室里张挂马克思像,组织学生学文化,阅读进步书刊,学唱《国际歌》等革命歌曲。
同年10月,人广州黄埔军校四期学习。次年春,受北伐军总政治部派遣北上郑州、开封,秘密搜集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活动情报。民国16年(1927年)春再次奉命回河南,进行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准备工作。4月,回县建立中共桐柏特支,任书记。7月去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少校参谋,南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2月又参加广州起义。后返乡在桐柏、信阳、泌阳等地活动民国17年3月,打入驻泌阳建国军李万林部做兵运工作,任政治部主任,利用讲话和编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革命。6月,因身份暴露撤离。7月,在中共豫西南特委领导下,组建桐柏县委,任书记。
民国18年(1929年)9月,金孚光到豫南从事中共军事工作。12月,任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红军三十二师九十七团党代表,率部参加第一次解放商城县城的战斗。民国19年2月,调任中共信阳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委工作,兼负豫西南巡视任务。5月,参加领导信阳太平山麦收暴动;7月,直接指挥正阳白狗庙暴动,组建豫南红军先遣队,任队长,随红一军先后参加攻打潢川、光山县城的战斗。10月,被任命为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执行委员,率先遣队随红一军解放罗山县城。11月,在光山县将先遣队整编为先遣总队,任总队长,下设3个大队9个中队,率部四处转战,开展反“围剿”斗争,牵制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进攻。每到一地,都要发布安民告示,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宗旨,多方保护群众利益,深受当地苏区人民和部队官兵的爱戴。金孚光多才多艺,善文章,长讲演,会编剧,能演戏。民国16年(1927年)6月曾写《我们为什么要讨蒋》一文,义正辞严,文笔犀利,发表在《中央副刊》上。在信阳期间,又写了不少革命文学作品,其中《一个疯子的死》《灰烬记》等,刊登在《现代小说》等进步刊物上。
民国20年(1931)1月初,豫南红军先遣总队在光山县被改编为红十五军第一团,金孚光任团长兼政委。1月上旬,红十五军奉命东征,金部在新县一条山岭上与敌遭遇。当时天寒地冻,红军衣食弹药奇缺,战斗极为激烈残酷。金孚光身先士卒,在阵前指挥,中弹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