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大美桐柏 > 桐柏概况
桐柏概况
来源:史志办时间:2025-03-31浏览量:
分享: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阳盆地东缘,豫鄂之交,桐柏山腹地,千里淮河源头。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12镇3乡、22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8万。桐柏历史悠久,西汉始设复阳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桐柏县,沿用至今。桐柏区位优越,素有“宛东咽喉、信西屏障”之称,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横穿东西,焦桐高速纵贯南北,现代化交通体系加速接轨新时代,是东引西进的重要交通枢纽。 

  桐柏是淮河之源。淮河亦称淮水,为古“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界线。“淮,始于大复(太白顶)。”早在新石器时代,桐柏境内就有人类聚居,淮源文明源远流长。“禹导淮自桐柏”。《史记》载:“秦并天下,始建淮祠”。位于淮河源头的淮祠建于秦始皇26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治淮机构。秦为始,50多位帝王遣使祭淮,清康熙御书“灵渎安澜”。淮祠现为中国淮河源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桐柏是盘古之乡。“盘古开天,血为淮渎”。万代盘古,根源桐柏。桐柏是人文始祖力破鸿蒙、功成化身之地,是盘古创世神话的发祥地,境内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世代相传、独具地方特色的与盘古有关的乡风民俗和神话遗迹。盘古庙会、盘古神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桐柏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盘古之乡”。桐柏盘古祖殿已成为华夏儿女祭祀盘古、溯源寻根之首选圣地。 

  桐柏是佛道圣地。桐柏是中原佛道文化发祥地之一,现有大小寺庙(观)70多座。桐柏道教始于东汉盛于唐宋,南北朝时期金庭观为当时全国五大道观之一,桐柏山和桃花洞被道家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和“三十六洞天”之一。太白顶云台禅寺是佛教临济宗白云系祖庭,佛脉资源深厚,素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称。千年古刹水帘寺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坐落于龙潭河景区的河南佛教学院是全国六家之一、河南省唯一的佛教高等院校,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佛教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培养佛教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 

  桐柏是革命老区。1926年,南阳第一个中共党小组在桐柏成立。曾先后有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在此设立。李先念、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长篇小说《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在中央台等频道热播。1984年,桐柏被确认为老区、苏区。李先念亲自题写馆名的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点之一。 

桐柏是知名茶乡。桐柏是南茶北种的最北端,拥有2000多年的种茶史,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16.7万亩,开采茶园面积12.8万亩,年产量4700吨,一产产值14亿元,综合产值超20亿元。“桐柏茶”因独特的纬度、适宜的温度、温润的湿度、适中的浓度、优质的品度、纯粹的净度而享誉四方,“桐柏玉叶”“桐柏红”两大县域公用品牌均名列“全国茶叶百强公用品牌”序列,“桐柏玉叶”荣获“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用品牌”。“桐柏玉叶”“桐柏红”品牌价值分别达18.43亿元、14.01亿元。2022年6月,桐柏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县。

桐柏是文旅名县。桐柏名胜众多,是连接大别山、伏牛山旅游的重要承接地,楚风汉韵交汇融合,兼具南国韵味与北国风光。淮源、红色、盘古、佛道、茶祖“五大文化”源远流长,拥有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4家。桐柏山淮源风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中国旅游最佳去处、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

桐柏是资源宝库。桐柏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态良好,物种繁多,是麦稻轮作复种制的发祥地,华中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57%,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40000个/cm3,近年来,桐柏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桐柏资源富集,天然碱、金、银、铜、铁、石油等矿藏丰富,天然碱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称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中国天然碱之都”、“中国木瓜之乡”、“河南省优质板栗之乡”。“桐桔梗”、“朱砂红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桐柏山野茶”获国家有机认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