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理概述
施工总承包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加强项目的整体管理,缩短工期,降低总体项目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施工总承包管理在时间上涵盖了从建设项目开工至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服务的全过程,在范围上涵盖了参与建设项目施工各方及一切有关的管理活动。实施施工总承包管理既是高质高效完成施工项目的有效手段,也是涉及人、财、物等多种生产要素及服务对象的复杂的管理活动。
要搞好施工总承包管理,必须坚持正确的管理理念。本着“实施总承包管理,全面履行业主合同”的目的,我们确立实施总承包管理的理念为:服务业主,无份外之事;管理分包,无不管之事。
2 总承包管理原则
在实施施工总承包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公正”、“科学”、“统一”、“控制”、“协调”的原则,确保向业主交付满意工程。在总承包管理中,公正是前提,科学是基础,统一是手段,控制是保证,协调是灵魂。
(1) “公正” 我们在总承包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在工作安排、作业面使用,还是在机械、库房提供等方面,都将以业主利益、工程利益为重,视同业主指定分包商为自有分包商,一视同仁,以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能顺利进行。
(2) “科学” 在总承包管理中,所涉及的专业多、分包单位多、系统复杂、协调难度大。因此,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借助科学、先进的方法、手段来进行管理协调,才能很好地实现管理目标,体现出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3) “统一” 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而言,总承包方应将所有单位和资源纳入其统一管理体系,整个工程只有统一于总承包方的管理,才能更好地运转,才能为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 “控制” 我们将设置独立的施工总承包协调部门,配备各种专业监督协调管理工程师,采用有效控制手段,对分包工程进行监督控制,确保控制原则得到深入的落实和执行。
(4) “协调” 我们将通过协调将各个分包单位之间的交叉影响减至最小,将影响施工总承包管理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减至最小。
3 总承包职责体系
项目经理 负责对分包单位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协调、配合服务等管理责任。
项目总工程师 负责组织分包单位图纸会审,审核其施工组织设计、深化设计图纸以及各分包单位的技术协调等技术管理。
项目副经理(商务) 主持项目各类经济合同的起草、确定、评审,负责专业队伍的结算,负责专业施工队伍、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审核,负责协同业主对专业分包工程招标、拟订三方合同中总承包对分包管理的合同条款,组织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分包合同的交底、工程争端中合同条款解释以及工程签证的办理。
项目副经理 负责土建工程与各分包工程间配合、协调。
质量总监 审核各专业分包工程质量创优计划、对其工程质量进行过程指导、跟踪检查管理,协助其质量通病的防治。
安全总监 组织各专业分包单位作业人员进行进场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审核各专业分包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方案,对各分包单位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
项目经理 接受总承包对工程进度、工作面及施工机械协调管理,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精心施工,对分包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向业主、总承包负责。
4 总承包管理制度体系
会议制度 总承包制定会议制度,对会议进行分级管理,规定周生产例会、周质量例会、分包协调会议、月各种综合会议等各级会议参加人员,会议流程,会议记录及会议精神的传达等相关规定。指挥长组织每月召开项目管理例会,项目经理每周组织生产例会。
奖罚制度 总承包依据主合同工期、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制订一系列工期、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奖罚制度,对总承包及分包进行奖优罚劣管理,确保各项目标实现。
检查制度 总承包依据各分项分部工程进度、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目标要求,制定对总承包及各分包工程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管理制度。
总体协调制度 总承包通过制定一系列对施工机械、材料设备堆场、工作面交接、办公住宿、其它临建设施的管理制度,对总承包及分包进行总体协调,确保工程有序施工。
收发文制度 总承包依据文件类别、收发对象及文件级别,制定项目文件收发管理制度,及时传递会议决议、设计变更、合约签订与变更以及各级管理规章制度通知等文件。
安全文明施工制度 总承包制定一系列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对总承包和各分包人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交底、安全活动、安全文明施工及设施维护中的行为。
综合管理制度 总承包制定对施工现场保卫、消防、门禁、CI形象、劳动工资及对外联系等管理制度。
桐柏县滨湖春城二期C地块(三期)项目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1 绿色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要点
(1)制定防尘、防毒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
(3)必须为施工人员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加强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
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优先采用非传统是水源(如雨水、地下水等)。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3)处于基坑降水阶段时,应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养护用水、冲洗用水。
3 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技术要点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合理安排工序,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2)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4 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清理建筑垃圾时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 水污染控制
(1)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2)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设置严格的隔水层措施,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3)禁止向四周河道内扔任何施工材料、垃圾,防止河水因施工受到污染。
6 建筑垃圾控制
(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7 噪音、振动、光污染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
(3)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4)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