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俗称“剥皮虫”。是我县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一年发生两代,一代主要危害秧田及大田。初期造成秧苗枯鞘、枯心,减少有效分蘖,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近期田间蛾及落卵量普查,二化螟一代产卵时间历期长,蛾历期长。根据我县越冬前及冬后虫源基数,结合天气情况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水稻一代二化螟今年在我县中度发生,部分田块中度偏重发生。
一、预报依据
1、越冬基数。2022年11月20日剥查稻茬85丛,总虫22头,其中二化螟18头,死亡2头,死亡率11%。
2、6月11至14日在月河、城郊、新集等乡镇调查春稻栽插田,零星枯鞘丛。随机抽查10块,被害丛0.2%,枯鞘丛率0.02%。
二、防治意见
1、防治适期:6月20日-6月30日。
2、防治指标:每亩秧底卵块120块或大田枯鞘丛率8-10%或枯鞘株率3%。
3、防治方法:①结合农事操作人工摘除秧底卵块。②秧底亩用25%唑磷·毒死蜱100克或90%杀虫单50-60克加BT25克兑水喷雾。③已移栽的提倡用“一撒三防”,在秧苗移栽后5-7天用90%杀虫单100克+苄乙(苄乙丙、丁苄)25克+5公斤尿素拌匀后撒施(即杀虫、除草、追肥一次完成)。
三、用药安全
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要注意周围环境,严禁在鱼塘及养蜂处喷施,使用尽量在秧田期及分蘖初期,严禁在水稻生长中后期使用。对有机磷类农药使用注意安全用药,不得在中午高温时段喷施,防止农药中毒。施药人员在施药过程中不得吸烟、进食、逆风施药。喷药时要戴防护口罩,喷药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与农药有接触的皮肤,妥善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