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示桐柏县新时代发展成就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持续推进“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桐柏籍在外人才爱乡思乡之情,积极投身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桐柏建设浪潮。旅居上海的刘黑木携近几年创作的桐柏山水国画作品5月24号在家乡盛大展出。歌颂家乡山水,不忘桑梓深情。展览从5月24日至6月24日,共30天。展览地点在桐柏县宣传文化中心一楼大厅。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故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就像家乡的土地,厚重,广袤。无论你走多远,根在这家乡的土地,心在老宅院子里的大树上。
刘黑木祖籍安徽,随父亲扎根桐柏。其父亲是一名老革命,老战士,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复员后来到偏僻的桐柏县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在那个年代,姊妹众多,吃饱饭都是奢望的条件下,老父亲坚持让孩子们读书。发现黑木在书法上很有天赋,找到当地最好的书法先生,幼童时即坚持练习书法。梅花香自苦寒来,家乡的水土不仅培育了黑木吃苦耐劳的品质,更滋润了其宽厚豁达的灵魂。
南阳老乡宗炳一千多年前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的观点。“澄怀味象”中的“味”是从老子美学中得来的。“味象” 即是“味道”。味老,庄之道,心不可有任何的杂念。老庄之道的核心思想就是“不争”“无为”。宗炳这里提出的 “澄怀”老子称为 “涤除”,庄子称为斋以静心。其实就是心无杂念,用心去感受这大自然,体味这其中的道,用道去修心,用心去感悟道。黑木这六十多年来正是用自己悟出来的道去画画,去感悟。从早期的作品集《黑木临古》中可以看到,通过大量的临摹古人作品去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和技法。常年的游历写生,在沟沟壑壑的无名小景中,他总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一棵歪脖子老树,一条蜿蜒的小溪,几块不一样的石头,散落的野草,落在枝头的小鸟等,都能让他停留,观察,考虑如何入画。几千年的沧海桑田,富春山居图中的小景也许不在了,但是黑木在南阳的小景中同样能体会到黄公望的心境。这也许就是神交,穿越时空的相逢。曾经听朱剑峰仙翁讲画画,画画就是画自己人生的阅历,画人生的感悟,把自己胸中的浩然正气画于纸上,这样的画自然有品,有味道,有厚度。黑木是朱仙翁的得意弟子,正是有了这种传承,到今天展览中的大幅作品,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一脉相承,看到了黑木中西绘画技法的糅合,看到了黑木的坚持创新,看到了他追求心中的道。正是这种师法自然,中得心源,让黑木的画看起来更有品味,更加厚重。
孜孜不倦人生路,敢问大地何苍茫?今天的刘黑木有一大串的头衔,中国书协会员,上海徐悲鸿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上海南阳商会书画院院长,河南书法院副院长,卧龙印社秘书长等等。在和其交流中,黑木哈哈一笑说,咱就是一个画画儿的。
张扬文心写于白水之畔文心斋
2023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