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迅速补防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也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病害,不仅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而且小麦受害后会产生多种毒素,使人畜食用后中毒,严重影响人畜健康。小麦赤霉病已普遍预防了一遍。但近几天连续降雨,适宜赤霉病菌的侵染发病。望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宣传组织,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抢抓时机迅速施药预防赤霉病的紧急通知》要求:抢抓时机,对第一次防控后遇到连续降雨,有利于赤霉病发生的,应间隔5-7天,再次迅速施药,进行第二次预防,保证预防效果。
1、防控技术
(1)、选择合理的药剂和剂量。防治赤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烯唑醇、己唑醇、肟菌酯、咪鲜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氟环唑等以及这些药剂的复配制剂。在使用剂量上应严格按照各自的使用说明去选择使用量。
(2)、选择合适的施药方式。电动喷雾器、拉管式喷雾机、自走式宽幅喷雾机、无人机等都是合适的施药机械,在施药时尽量使水量充足,并且加入合适的助剂、稳定剂,在使用无人机施药时还应当加入合适的沉降剂,切实保证补防效果。
(3)、坚持做到一喷多效。大风、强降温气象条件和田间小气候有利于锈病、白粉病、穗蚜等多种病虫侵染危害,因此在补防赤霉病用药时,应当加入一些杀虫剂(吡虫啉、高氯、功夫等)、调节剂(芸苔素内酯、DA—6、S-诱抗素等)、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氨基酸水溶肥等)以及其它的杀菌剂,做到一次喷药,达到防病、治虫、营养、调节的多重效果。
2、用药安全
施药时要注意周围环境,严禁在鱼塘及养蜂处喷施。 防止农药中毒。施药人员在施药过程中不得吸烟、进食、逆风施药。喷药时要戴防护口罩,喷药结束后应及时清洗与农药有接触的皮肤。施药后,妥善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