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安棚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精彩安棚
擘画振兴新图景 谱写发展新篇章
来源:安棚镇时间:2023-03-20浏览量:
分享:


 

中原春茶第一采

  近年来,桐柏县安棚镇积极抢抓重要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奋力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中心镇、乡村振兴示范镇、产城融合发展样板区。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镇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民生福祉节节攀升,广大干群在安棚大地上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共谱高效发展动人乐章。

  项目为王  碱硝化工延链成群

  安棚镇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发扬四敢精神,践行四个极限,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展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壮大碱硝化工产业集群,以源源不断的大项目好项目,为中国碱都建设蓄后劲、强支撑、创优势。大力推进双招双引2022年,招商引资项目10个,其中省重点项目1个、市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额达3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26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有力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县委统战部、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桐柏安棚商会正式成立,吸纳各行业商会理事50余人。新增市场主体742家,增长率26.91%。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全年召开现场协调会9次,协调解决企业土地指标、征地拆迁、资金筹措、配套建设等各类问题24件,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度,开创出谋划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格局。奋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创新度,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做好点穴式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难点痛点堵点,持续发挥包联干部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企业贴心人、政策明白人。召开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专题会10次、企业家座谈会3次,落实党员干部联万企及首席服务员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大走访大回访活动,全体包联干部开展入企服务,现存市场主体1622家、企业224家,所有企业由机关干部进行包联,入企服务,收集各类问题47条,全部得到解决,全镇尊商重企、亲商惠企氛围日益浓厚,以软环境赋能硬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安棚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攻坚奋战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守底线,防返贫。安棚镇坚持四个不摘,强化三个落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四无措施,深入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全覆盖大排查,消除风险户3096人。建成高标准农田2.75万亩,开展农作物保险+期货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无人机飞防小麦3.2万亩,节约农民支出30余万元。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开展秋季抗旱2万余亩,地力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等及时发放。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训240人,60人取得专项证书。申报公益岗900人次,发放工资112.5万元。申报交通补贴25624.8万元。征缴养老保险9177人、183.54万元。医保征缴2.2万人、704万元。发放1664户消费券49.92万元。抓五星,强党建。成立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五大专班,对照29项创建任务,分工协作,抓好业务指导和培训,抓实落细五项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协调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筹集资金500余万元,新建李湾、太山两个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陶庄、张楼、吕庄3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镇12个行政村均达到一类标准。推行党员联系户制度,全镇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群众,用心用情联系群众。优化完善《村级组织工作目标绩效管理考评办法》,激发争创一流的意识,推进多星带少星,全镇五星创建工作蓬勃起势。大治理,提颜值。通过五星共创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三结合、三奖励、三提升等机制促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宅变四园工作稳步开展800余户,发放绿化栅栏5.6千米,拆除残垣断壁900余间,打造主题墙体彩绘4000平方米,整治空心自然村30余个,发放树苗33000余棵、四季花籽500余公斤,镇村环境由短期清脏长期清洁转变,由干净整洁美丽宜居转变。

  深耕产业  特色风景壮美如画

  安棚镇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高效农业亮点频现,全力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围绕特色农业镇发展定位,重点推出茶、菌、高粱等特色农业产品,突出优势,典型引路,带动镇域经济协调发展,绘就出十里茶香十里菌,万亩高粱醉秋风的乡村振兴壮美图景。连片荒岗变金山。安棚镇春茶采摘时间,早于同属中原茶区的其他茶叶种植区域7~15天上市,往往在清明之前就完成了春茶采摘,享有中原第一采之美誉;茶叶品质,汤色清亮、叶底嫩匀、口感醇厚、香气馥郁,深受消费者喜爱。自2010年开始,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安棚镇开启了茶叶种植之路,12年间,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改造荒山荒坡发展茶叶种植1.2万亩,重点发展龙井43、中茶108和少量安吉白茶品种,其中盛采茶叶5000余亩,亩均效益4000元以上。多年来,安棚镇党委、镇政府围绕小小的茶叶,做起脱贫攻坚、强镇富民的大文章。通过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等举措,推动茶产业持续发展。出台优惠政策,累计兑现种茶奖扶资金500余万元。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成立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800余户,并通过土地流转,筹集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建设茶叶生产基地1座,购置炒制、发酵设备8套,配套冷库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形成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有效解决种茶户单打独斗经不住市场风浪的弊端,引领带动更多群众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紧紧抓住中原茶乡建设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茶产业发展和培育特色产业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把茶山和茶园之美同乡村之美融在一起,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形成美丽茶乡的经典范本。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积极拓展茶事体验、茶叶休闲、茶村旅游等茶叶新兴业态,吸引周边县市区群众、客商来此买茶、品茶、赏景娱乐,既延伸了茶叶产品的产业链与价值链,又促进了茶叶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几年来,通过茶农专业化、茶园景区化、茶叶品牌化、公司经营化、种植多元化等举措,安棚茶产业已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菌菇撑起致富伞。充分利用沿鸿雁河两岸地理环境优势,谋划提出农户自建、基地托管、抱团互助、企业带动等工作思路,在镇李湾、岭东、泰山等村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种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模式发展香菇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由镇、村出面流转土地3000余亩,向上争取项目资金500余万元,让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党员干部牵头带动,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带动周边农户5500余人加入到香菇种植中来,把传统香菇做大做强。目前已建成自动化食用菌种植基地2处、新鲜香菇冷库1个、电高压灭菌设备2套、电叉车1台、自动化菌棒生产线2条、空气能智能烘干设备1套,1000平方米车间1座,实现了香菇种植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形成了育、种、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年产香菇超400万袋,产值近5000万元,户均纯收益16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零散到节约的发展转变。下一步,全镇还将大力引导群众发展扩大食用菌种植品类,选育黑木耳、猴头菇、榆黄菇、白灵菇、红香菌、灰树花、灵芝、羊肚菌等新品种,计划发展香菇种植400万袋以上、木耳种植150万棒(袋)以上,根据种植规模引进深加工生产线,发展香菇酱、香菇脆、猴菇饼、灵芝孢子粉等菌类产品深加工,带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实现农户、村集体经济收益双增收,让菌菇真正撑起群众致富伞,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红高粱映红好日子。安棚镇西片村庄土地连片、地势高亢,同时地表径流小,年降雨量不足,农业发展转型势在必行。立足这一实际,2022年起,选择与贵州省顺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依托贵州茅泉物流有限公司自身优势和资源,在周岗、万岗、朱洼、吕庄等四村流转土地10000余亩,建成万亩高粱种植基地,有力改善了秋季作物减产绝收的农业生产困境,实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全面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该基地的建成是探索基地+农户+集体+公司等四方共赢的新举措,可实现年产值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打破地埂壁垒,有效增加了土地面积,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解放了劳动力,农民转化为工人,收入稳定增加。每逢丰收季,绵延成片的高粱犹如天边的晚霞,饱满的高粱籽挤满了穗头,农民们的日子就像红高粱一样越来越红火。

  如今的安棚,正以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心态、追梦人的状态,不断迎来一次又一次嬗变,绽放出多彩魅力。一幅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城乡面貌不断刷新、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的新图景跃然而出,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民风淳的宜居宜业新安棚值得期待。

  大道如虹,前景可期。展望未来,安棚全镇上下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立足新型工业城、特色农业镇、产城融合区三大发展定位,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斗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奋力建设更具活力、更有品质、更加幸福、更富时代气息的魅力安棚。(王 英 文/图 宋昊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