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财政资金 > 财政决算 > 2021年
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财政局时间:2022-09-15浏览量:
分享:

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295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王广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报告2021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1年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6688万元,为预算的109.4%,按全省统一口径调整法检两院收入基数后增长13.6%,加上上级补助、债务转贷等收入,总计412704万元;支出完成29934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2%,下降17.3%(下降原因主要是核算口径由权责发生制改为收付实现制,下同),加上上解上级、债务还本等支出,总计346959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6574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8467万元,为预算的110.6%,增长19%,加上上级补助、债务转贷等收入,总计217466万元;支出完成11286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66.4%,下降32%,加上上解上级、债务还本等支出,总计160243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5722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86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4万元,上年结余3031万元;本年支出383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99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062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7563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4660万元,支出8596万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省财政厅核定我县2021年政府债务限额39355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7176万元,专项债务限额246375万元。

  

  截至2021年底,全县政府债务余额34529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01891万元,专项债务243399万元。目前,我县债务率为49.75%,低于120%黄色警戒线,为无风险的绿色等级,无论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偿还能力和风险预警等级来看,还是从财政收入情况分析,全县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21年,全县共争取新增政府债券134200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28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121400万元。争取再融资债券18400万元,其中:再融资一般债券15600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2800万元。

  

  (六)其他资金安排情况

  

  1、预备费安排情况。2021年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2700万元,实际支出2700万元,全部用于“三保”支出。

  

  2、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情况。2021年我县结转结余资金65745万元,按原用途继续使用。

  

  3、超收收入使用情况。2021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收9988万元,已纳入2022年初预算统筹安排,用于“三保”支出。

  

  二、2021年落实县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情况

  

  一年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工作思路,全面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一是提升财政保障能力。通过深挖增收潜力、积极向上争取、用好政府债券等措施,千方百计缓解收支矛盾不断增大的财政困局。通过大力实施“百日清收”专项行动,综合治税增加收入7859万元。探索实施“以数治税”新模式,尤其是组织对全县46座社会加油站免费安装加油机数据管理云平台,全年加油站行业入库税收近558万元,同比增长1016%。同时,认真研究中央、省市最新政策,突出我县优势特点,落实部门联动机制,积极向上沟通汇报,“双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23635万元,有效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在争取债券资金工作中,紧盯债券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大项目包装申报力度,全年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34200万元(不含再融资债券),增长48.45%,争取总量在全市中排名第5位,有效发挥了债券资金补短板、惠民生、稳投资、促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是支持科技创新发展。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关键领域。继续安排1293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企业创新发展贴息,争取各类科技专项资金345万元,拨付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县级补助资金、企业研发补助县级资金和县级重大科技专项资金325万元。筹措资金123.2万元,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争取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技术改造和重点技术攻关。制定出台财政支持企业发展八项措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城区存量工业用地土地收益补偿资金11500万元,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贷款周转金资金池累计提供15700万元贷款周转金支持,约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34.8万元,中小企业担保服务平台提供贷款担保24700万元,政府采购合同融资1539万元,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助力城乡协调发展。持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筹措资金37500万元,持续扩大干线公路规模,支持城区道路建设、绿化亮化及内河整治工作,改善城市环境。支持推进乡村发展,县本级安排资金55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26670万元,全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2170万元,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争取专项扶持资金4800万元,支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稳定发展。筹措资金350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安排资金174万元,支持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支持农业综合生产。争取资金4163万元,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748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15万元,争取产粮大县、产油大县等奖励资金2708万元,支持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民生产积极性。争取资金66万元,支持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和生猪生产补贴政策。筹措资金1820万元,加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四是支持保障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完成22800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6.2%,各项民生政策得到较好保障。其中,1.教育事业方面:筹措资金10300万元,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筹措资金2264万元,支持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筹措资金1576万元,推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筹措资金3700万元,支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筹措资金2037万元,支持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筹措就业补助资金961万元,拨付财政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1100万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筹措资金7905万元,确保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筹措资金534万元,支持全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3.医疗服务方面:投入新冠疫苗采购资金5871万元,有力保障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筹措资金5413万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等。4.生态保护治理方面: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0200万元,争取上级污染防治资金4032万元,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资金5783.8万元,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筹措资金190万元,支持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任务顺利完成。5.保障住房建设方面:筹措资金12000万元,支持颐和小区、淮源锦城改造项目建设,正在实施42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安排资金1520万元,支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住房条件。6.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争取资金165万元,支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筹措资金369万元,支持红色廉政展馆功能完善提升。争取彩票公益金825万元,支持少年宫建设、医养结合、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设施建设等事业发展。拨付公共安全资金13986万元,有力推动平安桐柏建设。五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资金政策效益效能,财政统筹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对于全年下达的91500万元直达资金,实行资金全流程、全覆盖、全链条跟踪监控,从严从快抓好直达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在资金监管评审工作中,全年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成功发放各类补贴资金33400万元,惠及77.86万人次。检查资金总量27900万元,查出违规资金348万元,有效促进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全年政府采购实际规模196300万元,评审项目审定金额143100万元,审减率8.45%。同时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广运用PPP模式,共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7个,总投资495000万元,落地实施项目4个,总投资386000万元,完成投资150000万元。在抓紧抓实风险防范方面,千方百计落实“三保”资金需求,确保了全县“三保”形势整体稳定。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认真做好法定债务还本付息、隐性债务存量化解等工作,有效防范了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六是加快推进财政改革。通过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了预算约束力,杜绝了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的行为发生。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充分运用零基预算理念,着力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部署应用全面完成。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高标准建设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制定完善各类绩效指标1687条。县本级所有财政项目全部完成绩效目标编制和自评。选取5个项目开展重点评价,涉及资金28300万元。进一步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绩效问题整改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预算绩效管理实效不断提高。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面,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落实“三停收一提高”制度,停收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采购文件工本费,将中小企业预付合同资金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有效降低了供应商资金占用成本;大力压减中标结果确定、合同签订、履约验收时间,推行政府采购负面清单,简化政府采购进场交易手续,推动市场主体自由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域,通过研究制定《县属国有企业出资人权力和责任清单》、《县属国有企业投资事项负面清单(试行)》等5个规范性文件,构建国资监管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机构垂直资产清查划转,圆满完成法检两院资产清查划转工作。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偿使用管理,严把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提升资产管理绩效水平。

  

  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河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按时向人大报告了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情况,积极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主动接受县人大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同时扎实做好预决算公开,认真完成县人大审议意见和审计建议的整改,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能力不断提高。

  

  总的来看,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取得新进展,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们监督指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乡镇、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零基预算理念尚未完全树立,一些领域支出固化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部门预算绩效意识还不够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县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和更可持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收支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预算收支情况

  

  一是一般公共预算。1-6月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214万元,为预算的58.8%,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55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9%,同比增长29%,增幅位居全市第七;支出完成27316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1.4%,增长5.8%

  

  二是政府性基金预算。1-6月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9595万元,为预算的87.0%,增长21.6%;支出完成8232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41.3%,下降27.9%

  

  三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6月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62万元,为预算的26.2%,增长26.2%;支出本年未发生。

  

  四是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1-6月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8161万元,为预算的42.3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7634万元,为预算的47.39%

  

  五是2022年政府债券情况。今年桐柏县储备专项债券项目62个,总投资额132.9亿元,拟申请债券99.8亿元。审核进入财政厅发行储备库具备发行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16个,可发行债券15.94亿元。

  

  目前已到位资金121505万元,居全市第6位,其中:一般债券2105万元;专项债券119400万元,发行项目9个,主要用于标准化厂房、旅游、教育、棚改、公墓建设、充电桩建设等项目。

  

  (二)上半年财政运行的主要特点

  

  1、收入持续增长,稳操全县经济大盘

  

  上半年收入总量及增幅持续增长,20221-6月份,税收收入完成46559万元,同比增长29%;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1.9%,税收总量、增速、税收比重均居全市13个县市区第7位。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生效,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提升,全力助企纾困,服务地方稳住经济大盘。

  

  2、三保支出保障较好,重点民生保障到位

  

  全力保障“三保”需求,财政支出总体保障较好。“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工作,政策敏感性强,社会关注度高。20221-6月份,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为21157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同比增长7.7%,严格按照中央要求确保“三保”支出和民生事业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资金重点用在民生事业方面。

  

  3、助力乡村振兴,尽心提升幸福指数

  

  一是强化共同富裕财政保障。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投入力度,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二是集中财力突出重点领域保障。安排教育支出7050万元支持校园设施改善、“双减”政策落实等。安排卫生健康支出1685.30万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政策,其中疫情防控支出1466万元,支持隔离点建设、核酸检测、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等,全力筑牢疫情防线。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生态人文宜居县城,尽心提升幸福指数。

  

  (三)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疫情防控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今年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1、收入形势仍然严峻。受“留抵退税”和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影响,税收任务越来越重,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任务完成风险和税收占比风险,保证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将是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2、刚性支出压力持续增加。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刚性支出不断加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持续增加,原有支出难以削减,新增支出不断涌现,收支矛盾依然突出,预算平衡压力很大。

  

  3、乡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不均衡。各乡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不平衡,月河、城关、朱庄、城郊(含产业集聚区)、吴城、固县、平氏、黄岗、大河、埠江、安棚(含化工产业集聚区)11个乡镇完成序时进度任务,月河、城关、朱庄、吴城、固县、平氏、黄岗、大河、安棚(含化工产业集聚区)、淮源、回龙、毛集12个乡镇收入增速正增长,城郊(含产业集聚区)、埠江、程湾、新集4个乡镇为负增长。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预算,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收入。一是分析研判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态势,深入挖掘税源、税收潜力和新的税收增长点,加强收入征管,着力提高收入质量,严禁虚收空转、收取过头税费等行为。二是重点抓好建筑业、房地产业、低效闲能用地和问题楼盘等行业的税收专项清理。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深入开展全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工作,扎实推进非税收入专项稽查,确保非税收入应缴尽缴,足额入库。

  

  (二)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聚焦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确定的交通、能源、水利、产业升级、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六大领域,从项目谋划、储备、包装入手,分门别类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和申报工作,形成“集中签约一批、集中开工一批、集中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高效闭环推进项目建设。

  

  (三)兜牢三保支出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拨付等方面的优先顺序,足额编列预算,不留支出缺口,确保“三保”支出应保尽保。全面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认真做好法定债务还本付息、隐性债务存量化解等工作,有效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部门整体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绩效好的项目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项目督促整改,对低效无效项目一律调减或取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切实严肃财经纪律。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管好用好各项财政资金。加强财经制度建设,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加强暂付款项管理,加大存量消化力度。加强国有资本监管,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严格落实向县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等要求,健全财政资金监督机制,加强财会监督,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又恰逢南阳“党员当先锋、企业当主力,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全面开局的重要时刻,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明晰目标,大干快上,主动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按照本次会议审议意见,高质高效的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以赴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助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