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从家乡来宛,就想着带她去卢园看看。卢园离南阳不远,面积也不大,但精巧典雅,颇具江南园林的神韵,又兼具北方建筑的浩然大气,最大亮点是私家园林。
窃以为人性都是自私的。子曰:“己所不为,勿施于人”。 真正的朋友,分享给对方的,必定也是自己喜欢的事物。
几年前一个暮春的黄昏,曾邂逅过卢园,一见倾心。也曾多次推荐朋友去那里看看,自己也总是心心念念,如此,那便是卢园了。
卢园里古树繁多,有金桂、桂圆、香樟、重阳木、大青木、金檀子等几十种,静寂安然,如一个个住在时光里打坐的长髯智者,在黑白交替的变幻中,不疾不徐地打发着漫长的光阴。
葛藤花爬满了拱门,这是紫气东来的好兆头。白牡丹斜倚在石桥边,千娇百媚也不过如此。说也奇怪,素极的花朵反倒香气浓郁,朴素、纯粹、明净,让人感受到简约美的内涵。如一位自律且庄严的女子,独坐幽窗,低眉敛目,却偏偏博得众人喝彩。
这个季节,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海棠了。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花红且艳,鲜润丰腴。海棠雅号解语花,大才子苏东坡曾为之倾倒:“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那一夜秉烛赏花,生生一夜未眠,也算是真性情的痴人了。只是不知眼前这般红的咄咄逼人的海棠,可是当年唯恐睡去的海棠。
湖中假山和周围青枝翠蔓的倒影纠缠一起,颇似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
阳光正好,锦鲤们簇拥着姗姗游过池上的倒影,水色变化愈是繁复多姿。“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不得不佩服,当年的河东先生,怀着怎样一颗敏锐而又空灵的清明之心,才能写出如此遗世而独立的作品,自此,后世文人雅士便在无可奈何中忙着为它作注解,甘愿沦为门下弟子。
一对恋人登上红黄相间的气垫船,惬意地徜徉在春波荡漾的湖心。女孩子长发披肩,白上衣牛仔裤,虽然看不清容貌,能有如此不争桃李艳的气韵,想必也是个清秀可人的女孩。是的,年轻真好,望去知春晓,不必精心多塑造,已是幽兰曲调。每次看到她们,我便不由自主地心生感念,想起自己无所事事的青春岁月,心下凄凄然。
生态园里,一堆红茶花娇艳欲滴,一望若火奇云锦,烁日蒸霞。突然想起《天龙八部》段誉用褚遂良体填字的情节,这花儿美艳的不可方物,可不正是段公子为之神魂颠倒的女子么?
天已近午,太阳晒的人浑身发软,站在香樟树下,年代久远的磨盘静静躺在那里,光线缓缓移动,香樟的疏影印在磨盘上,像一段似曾相识的前尘往事。我上前试着推了一下,磨盘却如我的记忆一般,纹丝不动。
第一次来卢园,是个暮春黄昏。送完朋友路过卢园,一时兴起,便买了门票走进卢园。
卢园游客稀少,别有一番私藏的幽静。踏着满地的落花,走过林荫小径,看见一个黑衣男子坐在这石磨上,拎着一瓶酒,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神态落寞。一只飞鸟扑棱棱地从枝间飞过,惊的一树花枝簌簌地颤抖。一曲低沉的暮曲在黄昏里翻扬,荡漾着无可奈何的情绪。斜阳散落在他凝重的眉心,好看的眉眼竟呆滞如蜡像。那一刻,心竟莫名地疼了一下。那种别样的感觉一旦滋生便再也无法淡忘。
曲径幽深,小桥流水,孤独到无边的尽头时,连天空也禁不住落下泪来。那天走出园子,细雨已不知何时打湿了我的双眸。
我不知道卢园主人建造卢园的初衷。但我知道卢园和江南的沈园一样,有着许多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看着眼前这一树树的繁华,突然悟到,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不可能两次与同一朵花相遇。正如我们曾经年少的身影,早已在绵绵时光里风化为尘,再也回不去了。
我们兜兜转转,不觉已快过午时,却舍不得离开。一朵朵花,还在对我们微笑呢。轻轻贴近花萼,有一种甜蜜的气息氤氲开来,心里徒生一种春天才有的欢愉。
卢园,等我,即便花相似,人不同,在忧伤深处,在孤独之际,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充满温情、让人心生欢喜的故地,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