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春季麦田管理应以“促弱稳壮保群体,促苗转化保穗数,促穗发育增粒数,养根护叶增粒重”为目标,以“增温促根促早发、防旱防冻控病虫”为重点,早安排、早动员、早管理,促早发,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搭好丰产架子。
一、返青至起身期早管细管,促苗转化升级
我市苗情整体转化较好,个别适期早播麦田有旺长趋势。因此,返青起身期要根据苗情、墙情、病虫情,分类施策,早管细管,保苗稳健生长。
(一)科学运筹肥水。三类麦田管理。一是早划锄。早春麦田表层土化冻后,抓住晴好天气,及早进行中耕划锄,增温保墙、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促进根系生长、灭除田间杂草。二是早追肥。对底肥不足、叶片发黄、长势较弱的麦田,可在返青期结合中耕划锄亩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铉,以促进次生根生长,增加分藥保成穗。三是晩播麦田如果干旱,应及时小水细浇,促苗早转化升级。一、二类麦田管理。对一、二类壮苗麦田,春季管理要促控结合。对生长基本正常、群体适宜的二类麦田,可在返青期中耕划锄的基础上,于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15公斤左右尿素,以促进穗花发育,培育壮秆大穗;对一类麦田肥水管理应推退至拔节期进行,以保苗稳健生长;对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公斤左右尿素,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旺长麦圧号理。对旺长麦田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返青起身期以控为主,可采取镇压或深锄断根,抑制春季过多分葉和地上部分继续旺长;也可在起身初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以缩短基部节间,控制继续旺长,预防后期倒伏。
(二)因地适度镇压。对于整地粗放、田间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土壤埴松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适时镇压,早春镇压应与划锄结合,先压后锄,以弥合裂隙、沉实土壤、促进根土密接,达到土层上松下实、提璃保矯增温抗旱抗寒的作用。镇压作业应向一个方向,注意压软不压硬,压干不压湿,弱苗轻压,旺苗重压。
(三)科学化学除草。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冬前化除效果差的麦田,应在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实施麦田化学除草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C以上,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化学除草;若预报喷药后3天有强降温天气,则不宜施药。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避免发生药害。
(四)及时防治病虫。返青至起身期病虫防治应以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麦暢、麦蜘蛛为重点,加强监测预报,适期足量用药,科学精准防控。对小麦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釆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进行早期控制,并注意挑治麦輯、麦蜘蛛,压低虫源基数。
二、拔节孕穗期运筹肥水,保苗稳健生长
小麦拔节至孕穗期是决定亩穗数、穗粒数,并为粒重打基础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重点是因地因苗制宜,科学肥水管理,保苗稳健生长,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一)因苗运筹肥水。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类麦田,应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葉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旺长麦田,在前期控旺的基础上9应于拔节中后期亩追尿素10^15公斤。对晚播麦田,在返青期追肥的基础上,结合拔节期浇水适量追肥。
(二)防御低温冻害。我省春季气温回升快、波动大,极易发生春季冻害。据气象部门预测,受拉尼娜事件影响,今冬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发生极端寒潮事件可能性大。因此,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墻情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对璃情不足的麦田及时进行灌水,尤其要适时浇好拔节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春季冻害,特别是晩霜冻害发生危害。一旦发生冻害,应根据幼穗受冻程度,及时釆取追速效氮肥浇水等补救措施,促进小葉赶大葉、大葉多成穗,确保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减轻冻害影响。
(三)防范春季干旱。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发生春旱可能性增大。因此,各地一定要加强麦田土壤墙情监测,一旦发现
埔情不足应及时浇水,尤其是拔节孕穗期,应保证适宜的土壤堵情,促进穗花发育。大力推广啧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水源不足的地方釆取输水管或水带灌溉,.努力扩大灌溉面积,也可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和叶面肥,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三、抽穗扬花期加强监测,防控重大病虫
抽穗扬花期是病虫害多发、重发、叠发期,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期。植保部门预测今年春季病虫害发生风险大、防控任务重,各地要加强监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期,及时足量用药,科学精准防控。一是抽穗扬花期重点预防小麦赤霉病,坚特“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抽穗扬花期如有连阴雨或连续结露雾霾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用足药液量,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再防治1次。二是灌浆期根据麦田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各计各量、混合喷洒,综合控制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和穗螃等多种病虫危害,达到一喷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