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淮源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 镇域经济
淮源镇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淮源镇时间:2021-01-26浏览量:
分享:

、规划发展茶产业的意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根据县委、政府有关布署和“一乡一品、一”的发展思路,落实淮源“十茶产业发展规划,酝酿好淮源“十茶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茶产业化进程,对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加快全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镇政府围绕规划确定的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提高茶产业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始终突出提高茶产业综合能力和竟争力为重点,用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确的措施,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推进淮源茶产业加快发展,以茶叶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根据县委、政府有关布署精神,淮源镇茶产业的发展方向,确定为以提高茶叶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推进茶产业发展。淮源镇党委、政府对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淮源镇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树立以“科技提高品质、生态创造价值 ”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抓好优质高产茶叶种植,力开发名、特、优、新、无公害产品,重点发展“淮源玉叶、淮源毛尖“品牌 推进淮源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淮源镇的基本概况

淮源镇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地,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千里淮河发源地。总面积171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淮源镇是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097.8毫米,6-9月份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全镇14个行政村基本上分布在深山区,境内山多地少,地形特点是“七山二水一分田”,312国道为分界,南北两侧均为高山。淮河、鸿仪河横穿全境,河流交错,气候优越。

四、淮源镇茶产业的现状和规划

淮源镇地处淮河之源、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是中原传统古老茶区、优势茶区,茶叶生产已有2000多年历史。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把建设“中原茶乡”提升为县“四大战略”之一,大力打造“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淮源镇以建设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全面推进“生态强镇、旅游名镇、宜业小镇、和谐城镇”建设,在工作中注重把茶产业发展融入各项工作中,将茶产业规划与乡村振兴、旅游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淮源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所以淮源辖区内有大量农户种植茶叶,目前全镇有以茶叶为主的合作社5家,种茶面积4000余亩。

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构筑现代农业体系。淮源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推进五个振兴,着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创新发展思路。结合淮源镇地处淮河源头实际,坚持绿色富镇、绿色惠民,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发挥生态资源潜能,用市场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茶产业为主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释放生态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聚焦茶产业,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技术水平,对茶叶种殖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培养力度,引导帮助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创新创新,增加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突出淮源茶香要素。淮源镇以县委经济工作会确定的“打造城郊北杨庄—淮源陈庄乡村旅游观光带、‘县城-陈庄’自行车赛道观光走廊”为契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积极探索“农业+旅游+文化+茶+互联网”等新型生产方式、经营形式和营利模式,突出淮源茶香要素,以共享农庄为突破,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旅游与茶、生态、文化一体化发展强化宣传推介。加强与市、县、淮源景区捆绑宣传,利用旅游展销会、网络等有载体宣传推介淮源旅游品牌,以老湾村“传统古村落”、“民俗文化馆”,陈庄村“美丽宜居村庄”、“国家级森林村庄”、月满堂百亩荷花田园综合体等为载体,融入文化内涵,突出茶香要素,增添山水情怀,勾画烟火人间。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持续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并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采茶体验园、茶主题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组织技能培训学习,提升接待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