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县政府 > 桐政办 > 2020
桐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来源:政府办时间:2020-09-07浏览量:
分享:

桐政办〔2020〕4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产业集聚区、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直相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维护淮河源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一法一决定”)等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一法一决定”,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确保全县野生动物资源和森林生态安全,为建设生态和谐富强美丽桐柏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乱捕乱猎、乱收乱购、无证驯养、无证经营以及运输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清理整顿野生动物养殖、繁育和经营利用活动,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和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县积极营造爱护野生动物、共建生态桐柏的良好氛围,通过增强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及推动移风易俗,使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深入人心,自觉抵制、主动举报非法野生动物食品和制品,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促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三、突出工作重点

  

  以全面贯彻落实“一法一决定”为总目标,依据《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禁猎区域等问题的通知》要求,重点抓好全域全面禁猎禁售和执法检查;积极开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逐步建立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档案;以全面开展清套、清夹、清网等巡山巡查行动为重点,着力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停歇地、繁殖地的野外巡查保护力度,切实加大对珍稀及“三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及频繁出现地域,野生鸟类迁徙通道及停歇地的猎具清查收缴力度;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检查工作,重点针对野生动物养殖场所、集贸市场、宾馆酒店、药店以及其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场所开展巡查,斩断乱捕滥猎和非法运输、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利益链条,坚决取缔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执法打击行动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畅通信息渠道,广泛收集乱捕滥猎滥食和非法运输、经营野生动物及制品的违法犯罪线索,及时移交森林公安机关从严查处,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明确职责分工

  

  县政府建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安排部署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各乡镇(集聚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自身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职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林业局负责牵头做好全县陆生野生保护动物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宣传,督促各乡镇(集聚区)、保护区对陆生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进行定期巡查和监测,制定和完善各项保护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驯养经营单位和个人的日常监管;负责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查处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县森林公安局配合林业部门做好日常巡查,加大执法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全面清查辖区内的集贸市场、餐馆、酒店以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严厉打击非法猎杀、收购、运输、加工、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宣传、广电等部门负责做好有关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特别是“一法一决定”的宣传工作;要通过桐柏发布、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先进事迹,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在全社会营造爱护野生动物的良好舆论氛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管中心等部门要全面清理整顿涉及食用野生动物的“野味”招牌和广告,以及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猎捕工具等场所;负责对集贸市场、中医药企业、餐馆、酒店、农家乐等野生动物经营利用领域进行检查和查处工作,坚决禁止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入企业或市场。县水利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负责协调好有关名录的关系,明确水生野生动物的范围,列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梳理水生野生动物行政许可事项,制定完善工作规范和办事指南,从严控制准入门槛,确保水生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家畜家禽养殖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县公安局要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收枪治暴工作,清理非法持有的猎枪及弹药,各地派出所要积极配合乡镇(集聚区)保护区清理“铁夹”、“电网”等非法猎捕工具,依法严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行为;负责强化网络监管,监测查处网上涉嫌违法猎捕、杀害、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信息。县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做好客运站场所野生动物的查验工作,严禁非法猎捕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站上车,主动配合林业、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加强对运输过程中野生动物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运输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行为。县城管局负责排查并取缔存在的野生动物、花鸟交易流动摊点。县商务局负责做好网络交易平台及物流的管控,禁止线上出售、购买野生动物行为。县教体局负责做好对中小学生有关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县财政局负责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经费。各乡镇(集聚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涉嫌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加工野生动物违法犯罪重点人员和场所,针对性开展清理整治;充分利用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营造保护野生动物的氛围;组织人员清理“铁夹”、“电网”等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工具,全力做好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五、强化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履职尽责。各乡镇(集聚区)、各有关部门要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维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使命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履职尽责意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各乡镇(集聚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第一道工序,采取不同形式、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及“爱鸟周”等主题日活动,采取悬挂横幅、印发《致全县广大公众的一封信》、张贴《野生动物保护倡议书》、举行“拒食野生动物”广场签名活动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以及公交车、饭店、宾馆、商场LED显示屏等平台,滚动播出发布“一法一决定”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广告、知识和信息,教育引导群众主动远离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自觉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着力在全社会形成“拒吃野生动物光荣、乱食野生动物可耻”的浓厚氛围;依托各级各类教学场所、各社区、各乡镇林业站和基层护林员,构建基层末端野生动物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加强与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的沟通联系,密切关注和监测野生动物保护舆情动态,对公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回应,争取理解和支持,切实盘活全社会宣传教育资源,形成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强大合力。

  

  (三)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集聚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部门间联动、上下级联动,明确重点,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形成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监管严密、执法有力的局面,确保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坚持把发展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打防并举、综合施策,切实做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护工作。在坚持严厉打击处理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做好正面引导、规范经营等工作。对重大案件要公开曝光,以达到教育群众、震慑犯罪的目的。

  

  (四)建立监测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县林业及相关部门、各乡镇(集聚区)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林区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建设管理,加快形成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森林公园为网络、湿地公园为补充,保护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生态效益显著的自然保护体系;要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重要栖息地的监测巡护,聘请科研机构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档案,逐步建立完善重点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体系,要建立健全护林员报告和群众举报制度,提高对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及乱捕滥猎行为的监管水平;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机制,积极组织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要尽快研究制定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维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对种群数量过大、造成危害频繁的野猪等野生动物,要在论证可行的基础上,依法组织开展有序狩猎活动,科学调控种群数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严格督查检查,强化责任担当。各乡镇(集聚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认真把“一法一决定”的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县“大督查办”将抽调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人员组成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专项督查组,就各乡镇(集聚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县直有关部门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开展全面督查检查,检查结果纳入考核目标体系,作为年度绩效考评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在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职责中工作不力、失职失责的单位和个人,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

  

  2020年8月1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