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县政府 > 桐政 > 2020
桐柏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桐柏县创建河南省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政府办时间:2020-06-17浏览量:
分享:

  桐政〔2020〕3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桐柏县创建河南省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5月20日

  

  桐柏县创建河南省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的部署,进一步发挥我县茶产业资源优势,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全省领先的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依照《省农业农村厅 省林业局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 省科技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水利厅关于组织开展河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豫农文〔2020〕16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产业发展优势与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优势

  

  从茶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看,桐柏县具有生产名优茶得天独厚的产地环境和区域优势,在自然条件、种植传统、名茶生产、市场发展、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已具备特色优势产业的条件。

  

  1.资源条件好,茶叶可发展面积大

  

  桐柏是江淮两大流域分水岭,地理坐标在东经113°00′至113°49′和北纬32°17′至32°43′之间。全境东西长76.1公里,南北宽49.3公里,土地总面积1915 平方公里。桐柏是豫南国家绿茶西移规划发展区的重点县,地形以山坡丘陵为主,县内“七山一水二分田”,桐柏耕地面积小而荒山、荒坡面积大,大部分地区是茶树生长的适宜区,宜茶山地面积达60万亩以上。近年来,通过土地治理和荒山造地项目的实施,已整理山地面积近20万亩并进行水、电、路配套,可直接开发利用建设高标准茶园,迅速膨胀基地规模。

  

  2.茶叶自然品质好,生态安全水平高

  

  桐柏县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一月平均气温2°C,7月平均气温28°C,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年日照时数平均2027小时。特殊的地理位置、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孕育出香味醇厚、内质丰富的优质茶叶。桐柏县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着力打造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四大生态体系,明确提出了淮河源头零污染的环保目标,为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端茶叶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

  

  3.区位优势明显,群众基础较好

  

  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指出,河南省南部为茶叶优势产区。桐柏茶区与河南省茶叶主产区信阳接壤,毗邻驻马店茶区及湖北省茶区,是全省茶叶区划上由大别、桐柏山名优绿茶规模化生产带向伏牛山与汉水流域优质绿茶生产区发展的重要承接地带。种质资源上,桐柏是北方茶区重要的种苗扩繁中心和南茶北移的驯化基地,是全省伏牛山新发展区和山东茶区最佳的种源基地。桐柏历史上就是传统茶区,种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目前,茶叶生产已从单纯的政府推动逐步成为群众的自发行为,有较强的群众基础。

  

  4.综合效益高,比较优势明显

  

  茶叶收入上高产标准园可达万元以上。一般1亩丰产茶园的收益相当于三亩烤烟、四亩水稻、五亩玉米、六季麦棉,比较效益显著。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四季常绿,对于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茶树“一年栽植,三年成园,百年受益”,市场销售稳定,经济收入可观,可以上山下滩、不与粮争田,目前已成为山区、浅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佳种植业。

  

  5.市场潜力大,发展机遇明显

  

  桐柏茶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茶叶销售上处于我国茶叶产区和销区的结合部,向南向北均有市场发展潜力。目前全县茶叶产量尚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周边南阳、驻马店等地市市场需求旺盛。仅就南阳市而言,目前全市仅有桐柏成规模产茶,前景可观。同时,桐柏旅游资源丰富,可以围绕茶园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实现多重收益,如茶叶采摘游等。随着中原经济的崛起和饮茶健体保健意识的兴起,茶叶消费将会飞速发展,茶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6.文化资源丰富,内涵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强

  

  现代产品的竞争,不仅是质量和价值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赋予产品文化的内涵、文化的魅力,借文化提高的美誉度和竞争力。桐柏茶叶自东周时期传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桐柏人民在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售茶中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在经济、人文、科技、历史、神话、传说、宗教、民俗、生活中都有茶的反映,中华茶德深入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河南省茶文化发生较早,发展氛围较浓的地区。同时,桐柏有厚重的淮河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红色文化四大文化,都对茶文化的彰显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和推动力。彰显桐柏茶文化,可推动产业在精神层面上的进步,实现他人无法模仿的优势,最终促进竞争取向从“什么赚钱生产什么”的模糊定位转向根据消费水平、健康需求、消费习惯等文化需求定向地影响一些消费群体,有计划、有目的开发和占领特殊市场,利用文化认同的精准定位,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现状

  

  桐柏作为中原茶叶传统产区之一,山水形盛,生态良好,资源丰富,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东周时期传入桐柏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朝已为著名茶区,宋代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柏被确定为河南省产茶重点县,1994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2011年桐柏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个重点产茶县之一,2012年又被认定为全省唯一的“河南茶产业最具发展前景县”。2016年荣获“有机茶乡”称号。

  

  2010年至2019年,桐柏茶产业逐步走出了一条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多类化、品牌知名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全县茶园总面积从2010年的6万亩上升到12万亩,涉及全县15个乡镇(产业集聚区)、104个村;茶园有机认证20000余亩;年产干茶从1000吨上升到2300余吨;产值从1.4亿元上升到6亿元;茶农亩收入从4000元上升到8000元。茶产业已成为带动桐柏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支柱产业、希望产业和朝阳产业。

  

  桐柏县在打造茶产业上,积极探索创新与变革之路,通过十年奋进,实现了历史上的五个“零”突破,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公共品牌实现“零”突破。2011年成功注册了“桐柏红”和“桐柏玉叶”两大红、绿茶公共品牌,并制订了使用管理制度和宣传推介规划,实施有效的保护,结束了桐柏茶叶品牌杂乱、有市无价的历史。目前,“桐柏玉叶”、“桐柏红”均跻身河南省省级名茶行列,“桐柏玉叶”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桐柏红”荣获河南省“杰出贡献公益品牌”、“河南省最具潜力的茶叶品牌奖”、2018年被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授予“中国影响力茶品牌奖”。在第六届香港国际茶叶展中获得“红茶组冠军”、“红茶最佳香气奖”、“绿茶组季军”三项大奖。“桐柏毛尖”荣获省级新名茶奖。在2019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桐柏玉叶”、“桐柏红”首次上榜,“桐柏玉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第85位,品牌价值7.79亿元;“桐柏红”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列全国第96位,品牌价值3.4亿元,桐柏茶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是茶类研发实现“零”突破。2010年,利用桐柏夏秋茶叶资源,成功试制出了“条索紧结乌润显金毫、汤色金黄透明、滋味醇厚、蜜香持久、叶底红润”的桐柏红茶,改变了桐柏数千年来只产绿茶不产红茶的历史。2012年,与全国红茶领军企业—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搞好品牌嫁接,开发出了高档次和高质量“正山堂·桐柏红”,填补了桐柏高端红茶的空白。2017年,桐柏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研制开发出了“桐柏茯砖茶”,由此,桐柏茶产业走出了一条由绿到红再到黑的红、绿、黑兼有的多类茶转型新路子。

  

  三是出口创汇实现“零”突破。面对国内茶叶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桐柏积极调整思路,开拓国际市场,2018年至今,桐柏5家茶叶出口企业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几年来,出口创汇累计9300余万元美元。

  

  四是茶旅融合实现“零”突破。我县生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厚重,是旅游休闲、健康养老胜地。近年来,我们首次将丰富的山水资源及淮源、盘古、红色、佛道文化等历史文化随着茶产业、茶文化一起挖掘和传承。目前,已经着力打造了“一镇一园两线”,“一镇”即:茶旅小镇;“一园”即:以吴城镇王湾村-固县镇新庄村为核心的中国桐柏茶文化主题大观园;“两线”即:以吴城镇闫庄—王湾—陈留店沿河、沿路为主线和程湾镇程湾—曹河—石头庄—岳沟—栗子园—邓河(包括石步河水库周边)环线为主线的茶产业特色旅游观光带,推动了茶叶产业链条由喝向吃、用、观、赏等多领域转变,促进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拓宽了茶农的增收渠道。

  

  五是茶叶特色保险实现“零”突破。2018年,结合我县茶树生长现状、病虫害和气候等因素,积极与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桐柏支公司联合开展茶叶特色保险工作,首次开辟了茶叶特色保险种类,对种茶贫困群众进行保险补贴。2020年共为313户贫困户投保2633.6亩茶园。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立足自然资源优势,以建设全国领先的茶叶生产基地为目标,以发展绿色、有机茶叶为方向,以“高标准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发展集约化、品种名优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配套服务一体化”的思路,狠抓质量强基础,完善体系延伸链条,转型升级促进发展,创新经营扩展销售,加强宣传开拓市场,培育“桐柏茶叶”名优品牌,建设全省领先的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按照“优质、高产、名牌、高效”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综合效益为重点。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促进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全县茶产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形成茶经济、茶文化和谐互动。

  

  (二)基本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栽,把茶叶产业发展同保护生态环境、桐柏生态立县战略相结合,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乡村振兴统筹协调推进。

  

  2.市场导向原则。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有关标准,强化基地绿色、有机认证,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优质高端茶叶,提高产业效益。

  

  3.示范带动原则。实施政策引导、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农户主体的发展措施,通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先行先干、示范带动,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投入茶叶产业发展。

  

  4.科技支撑原则。积极探索符合桐柏实际的茶叶生产技术体系,强化关键技术科研攻关,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5.功能拓展原则。把茶叶产业与全县休闲光和旅游发展相结合,在交通便利区域和景区周边优先建设茶文化休闲观光园,推进茶叶产业与休闲观光农业互动发展。大力开发茶叶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三)目标任务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到“十三五”末,建成省内领先、管理技术先进的茶叶现代高效示范园、全省重要茶叶种植基地、全省知名茶旅文化旅游园、功能齐全的茶叶交易市场、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茶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1.坚持每年新发展茶园10000亩以上,到202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开采面积12万亩,全县茶叶产量6000吨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

  

  2.无性系良种化面积达到60%以上,全县无公害茶园认证率100%,茶园“三品”认证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机茶园8万亩以上。

  

  3.建成完善茶旅文化休闲观光园区3个以上。建成茶叶生产加工示范基地6处以上,培育茶叶龙头企业5家以上。

  

  4.全县茶农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80%以上,桐柏成为辐射中原的高品质有机绿(红)茶生产、销售集散地。

  

  三、工作重点

  

  (一)扩大生产规模

  

  1.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按照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坚持人工种植和野生改造并重,山上山下齐头并进,稳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坚持从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出发,以“建好一个示范基地、带动一批农民致富”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为依托,坚持每年新发展茶园10000亩以上。到2025年底,全县茶园规模力争达到18万亩以上,茶园“三品”认证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有机茶园8万亩以上,全县茶叶产量6000吨以上,产值12亿元以上,种茶群众人均年收益达到8000元以上。

  

  2.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基地建设以有机、绿色茶叶发展为方向,坚持标准化生产。倾力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硬、科技含量高、运行机制灵活、辐射效应明显的集中连片示范基地,其中建成千亩以上茶园基地6个以上;建成以吴城镇闫庄—王湾—陈留店沿河、沿路为主线和程湾镇程湾—曹河—石头庄—岳沟—栗子园—邓河(包括石步河水库周边)环线为主线的茶产业经济带2条。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程湾、吴城、月河、淮源、城郊、安棚、大河、朱庄等8个重点乡镇,辐射带动新集、固县、回龙、平氏、毛集、黄岗等6个乡镇。

  

  3.全方位培育龙头。围绕茶园基地和市场需求,抓好以种植、加工、储藏、包装、销售等为重点的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建设。一是引进龙头。抓住省市重视茶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扶贫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如正山堂、茶祖印象(湖南)茶业有限公司等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经营理念新、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入驻我县,带动茶产业上档升级。二是做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快推进茶叶企业提质升级。在贷款、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对现有茶叶龙头企业如桐柏县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桐柏)山野老泉茶叶有限公司、南阳(桐柏)山川大地食品有限公司等的扶持力度,积极开展国家、省、市三级龙头企业、示范社升档晋级工作,促进全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三是舞活龙头。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运作模式,努力推进松散型关系向紧密型关系发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体化运行机制,提高农民生产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茶农、社会、企业、政府的多赢。到2020年,全县培育升级有标准化基地、标准化厂房、标准化生产线、QS等一系列认证的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培育升级省级龙头企业2个。

  

  4.全面开拓发展模式。一是在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向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中流转,通过“基地规模化承包、有机化种植、工厂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引导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提升现代化、机械化管理水平。加速现代化机械设备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茶园除草机、打药机、开沟施肥机、采茶机、修剪机、制茶机械等将全面引入产业,降低人工投入和生产成本,解决用工难和管理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5.建设茶旅一体化工程。挖掘桐柏丰富的山水资源及淮源文化、盘古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历史文化潜力,随着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传承。致力打造程湾镇黑明寺茶旅文化园、吴城王湾茶旅文化园、月河茶旅休闲基地等茶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开发我县特色茶文化,兴建茶文化旅游小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茶叶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呈现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6.完善运营方式。在机制上,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合作社参与的标准化管理运作机制,对现有茶叶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管理局面。支持合作社联合经营,建立产业联合社、茶叶协会等。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模式,引导农民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的路子,逐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提高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5年内重点扶持并做大5家龙头企业、茶叶公司或合作社,通过订单生产、合作经营等形式,形成高效经济组织链,打造区域品牌。

  

  (二)打造区域品牌

  

  1.实施“品牌兴茶”战略。围绕“桐柏玉叶”、“桐柏红”公共品牌,精心策划制定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桐柏茶”品牌宣传推广活动。采取编纂“桐柏茶史”、制作桐柏茶产业专题片、开展“最美中原茶乡”书、画、摄影征集活动、印制“桐柏茶业”宣传手册、举办“中原茶乡”采茶制茶大赛等方式,树立桐柏茶对外宣传的整体形象,扩大桐柏茶的影响力,把桐柏茶打造成为宣传推广桐柏的重要窗口。

  

  2.打造茶业展会亮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桐柏茶资源优势,突出桐柏茶纬度高、有机质丰富、历史悠久等品牌特色,鼓励支持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型茶事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推介活动,促进茶企抱团出击,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桐柏茶、消费桐柏茶,不断提升“桐柏玉叶”、“桐柏红”品牌的综合实力,实现桐柏茶品牌的放大效应,把桐柏茶打造成为各级茶业展会新亮点。

  

  3.推进桐柏茶品牌联盟建设。帮助支持完善桐柏茶产业行业组织体系,成立桐柏茶叶商会,推进桐柏茶品牌联盟,为加大对“桐柏玉叶”、“桐柏红”公共品牌的保护、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实施行业自律工程,充分发挥茶叶商会的作用,制定完善的“桐柏玉叶”、“桐柏红”品牌运营管理规则,设立“桐柏玉叶”、“桐柏红”专属二维码,实行公共品牌使用市场准入制和桐柏茶叶原产地可追溯制。商会承担对使用“桐柏玉叶”、“桐柏红”公共品牌的茶叶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审核、备案和长期监督等工作,确保桐柏茶品牌质量安全的公信度和核心竞争力。

  

  (三)拉长产业链条

  

  1.产业体系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新产品研发,加速企业提质升级,推动低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加工转化,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2~3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桐柏,壮大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快速发展。建设茶旅小镇和茶叶交易市场,与国内大型批发市场合作,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茶叶产业快速发展。

  

  2.茶叶贮藏设施及深加工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建设茶叶贮藏设施。扶持壮大桐柏山野茶开发有限公司、桐柏茶种场、新合作专业合作社、志发农业合作社、桐柏双山茶叶合作社等县内茶叶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实现多层加工增值。进一步开发茶油、茶多酚、茶食等养生保健产品,向高端休闲食品和医疗卫生领域拓展。扶持销售加工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批发市场,设立桐柏茶叶销售窗口,建设茶叶形象店、旗舰店10家以上。

  

  (四)疏通市场销售

  

  1.要加快建立健全以茶叶专业市场为主,茶叶出口、专营店、营销专区、电商销售为辅的市场营销网络。

  

  2.依托茶旅小镇建设项目,3年内建成一个集茶叶精加工、问茶、品茶、售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专业交易市场,并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杠杆拉动吸引茶叶商户入驻,形成行业合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3.鼓励和支持茶企积极开拓市场,到国内大中城市设立桐柏茶专营店和营销专区,在电商平台开设微信智能商店、淘宝网店等,打通桐柏茶通向市场渠道,实现交易转型。

  

  4.鼓励茶企拓展国外市场,发展茶叶出口贸易,以县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打造茶产业出口示范区,县商务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大力扶持和帮助有条件的茶企尽快获得茶叶出口资质,5年内年吸引10家以上茶企(合作社)入驻示范区。通过千方百计搞活流通,着力解决好市场建设问题,实现茶叶产销新突破。

  

  5.电子商务建设。配合商务部门,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切实为果农提供网络代销服务,构建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立桐柏茶叶电商中心,在茶叶龙头企业设立电商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在淘宝网、天猫、阿里巴巴等平台建立茶叶网上直销店,“线上+线下”共同销售,增加果农收入,提高消费者对桐柏茶叶的认知度。适时在大学生中举办“我为桐柏茶叶代言”活动,引爆网络销售。

  

  (五)确保技术支撑

  

  1.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继续加大与中科茶科所、河南农科院、信阳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加快科研成果在茶叶上的普及应用,在茶苗繁育及品种改良、产品研发、技术瓶颈等方面制定攻关课题,开展技术攻关项目,进行科技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借力引智发展。

  

  2.建立和完善桐柏县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建成“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空白、出口无障碍”的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加强生产投入品监管,由农业、公安、食药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杜绝一切违禁农资进入市场,确保桐柏茶叶质量安全。

  

  (六)完善服务队伍

  

  1.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把茶叶种植大户及从事茶叶加工、贮藏、营销等方面的农民,列入职业农民培育范围,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生产、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桐柏县茶叶产业人才队伍。培养储备10名顶尖产业人才、100名专业技术人才和300名茶农乡土专家,引导组织茶农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生产水平和质量,提高产业竞争力。

  

  2.产业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为重点,加快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叶技术人才队伍,强化科技对茶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一是支持茶叶主管部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协议,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强化人才引进、培养。鼓励桐柏县山野茶开发有限公司、丹峰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体,为我县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种茶、制茶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培训资金和教学内容重点向茶产业倾斜,着力培养一批实用人才,提升全县茶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三是建立健全茶叶技术推广体系,在各茶叶主产乡镇配备茶叶技术推广人员,具体负责辖区内茶叶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实现科技与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科技服务推广的到位率。通过人才培养计划,切实提高茶产业的科技含量、产出能力和质量效益,使茶农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农村局、茶艾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等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桐柏县创建河南省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具体工作,其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把茶叶各环节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政策支持。继续按照《桐柏县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桐发〔2010〕4号)、《关于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桐政〔2015〕31号)等文件要求执行支持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县财政每年设立一定的茶叶发展基金,专项扶持茶产业发展。根据县域茶产业实际,围绕产业发展、管理、产品贮藏、销售和加工,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挖掘县内潜力和引进外援的好政策,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步伐。

  

  (三)完善资金投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向茶叶产业倾斜。稳步推进茶叶发展相关补贴和土地流转工作,全面完成新发展基地水利电力等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各金融部门在政策范围内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茶叶产业上档升级。

  

  (三)搞好协调服务。扶持茶叶生产专业村、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帮助茶农搞好产销对接;维持市场秩序,保护茶农、茶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茶叶生产销售消费环境,确保茶叶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四)加大督查力度。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制定目标管理及考评措施。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对茶产业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以核查结果作为奖惩评先的重要依据。县政府加强对各乡镇茶叶产业发展任务的管理和督导,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乡镇予以奖励,对工作滞后或工作进度缓慢的乡镇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先资格。

  

  (五)强化宣传引导。全方位宣传引导。建立桐柏县茶叶外宣网站,大力宣传桐柏茶叶,开通桐柏茶叶微信公众号,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向外届推送桐柏茶叶相关技术和品牌宣传信息。进一步普及茶叶知识和文化,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桐柏茶叶,共同打造桐柏茶叶百年产业,名优品牌。

  

  附件: 桐柏县创建河南省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桐柏县创建河南茶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贾松啸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王  磊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党组副书记

  

  程远甫  县政府三级调研员

  

  成  员:张润涛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任  仁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仵  峰  县茶叶局局长

  

  朱  盛  县发改委主任

  

  胡建军  县财政局局长

  

  聂文甫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严克杰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袁德海  县林业局局长

  

  李  勇  县环保局局长

  

  杜玉龙  县水利局局长

  

  陈振丽  县气象局局长

  

  高瑞远  县商务局局长

  

  陈朝生  县科技局局长

  

  各乡镇乡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张润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石永生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