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2018年预算绩效评价开展情况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论证机制,以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推动专项资金清理整合。从绩效目标的设立、执行监控、事后评价、结果应用等全方位跟踪监督评价专项资金效果效益,扩大绩效评价覆盖范围。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绩效管理内部操作规程、绩效目标管理等规定。 一、2018年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组织机构逐步健全 通过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搞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县政府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提升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多次会议进行强调,由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专人负责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研究分析和督促落实等日常工作。同时,根据行业类型特点建立评审专家库,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咨询、论证并提出审核意见。 (二)逐步扩大绩效评价试点范围 根据省厅、市局要求,我县分别选取部分预算单位和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预算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并重点对涉及到扶贫的整合资金使用及产业扶贫厂房建设等进行了绩效评价。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单位,根据评价结果,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将重点项目的评价结果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夯实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 一是一般性项目支出安排充足。财政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收集单位的相关信息资料,根据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能、工作任务、前三年的收支情况和我县的财力情况,考虑单位新增支出因素、剔除单位一次性支出,合理敲定单位的正常运转支出。这也正是我县部门预算改革比较彻底的一个表现,这样一是能够维持单位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又符合我县的财力承受能力。二是收入激励措施到位。我县部门预算方案规定,部门预算批复后,预算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超收按照既定方案分成,短收不补。可增强单位抓收入、跑项目的积极性。三是支出安排充分体现政策性。尤其是对人员经费的安排,对政策性项目如基本工资、社保缴费、津补贴、增资、乡镇补贴、职务职级并行、车补等刚性支出打足预算,不留缺口。对项目经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轻重缓急和上级政策要求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意图。四是实现了六个“直达”,即统发工资直达个人账户,采购经费直达供应商,社保缴费直达社保专户,住房公积金直达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工会经费上解部分直达县总工会,建设项目直达施工单位。五是强化了预算执行。既确保必保支出按预算到位,又严控预算追加。预算一经人大通过,一律不予调整追加,确需支出项目,后移下年预算。因突发事件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支出,用总预备费解决。对于结余资金及两年以上的结转资金按照存量资金的管理办法坚决予以收回。确实需要支出的在下一年度预算中按照程序申报。 (四)加强日常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全面推行绩效运行报告制度,实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月报、专项资金绩效实施情况报告,通过各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按时按要求报送相关报表及专项资金绩效实施情况说明,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绩效目标全面完成。二是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反馈各被评价部门,并将绩效评价情况向县政府、县人大专题汇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实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和项目申报相挂钩,对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部门,除在年度预算安排和项目申报时予以优先考虑外,还将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严格的考评制度,激励约束部门单位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时效性。 (五)加强业务培训学习,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为强化绩效管理的理念意识,我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今年以来,我县组织学员通过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进行网络学习,主要学习了《经济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规则》、《公共支出政策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监控案例》,课程新颖、生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实际案例有机结合,增加了大家的感性认识,方便了大家的实际操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与兄弟县沟通交流,学习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县开展好此项工作的管理水平。二是通过积极走访评价项目单位,做好宣传,加强协调,对被评价单位责任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对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程序、方法、绩效目标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交流,研究部门单位提出的相关意见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为进一步开展好这项工作拓宽了思路,奠定了基础。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绩效理念逐步树立。通过绩效评价,各部门单位逐步树立了绩效理念。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态度逐渐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施”。通过设定绩效目标,部门清楚地了解实施项目所要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职能和目标得到了进一步明确,部门自我约束意识及责任意识明显提高。“使用财政资金要进行评价,必须讲究效益”的理念正逐步在相关部门形成。 (二)支出结构得到优化。从单纯的事后绩效评价转变为与开展绩效目标管理、事前评估、事中绩效监控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方式,把预算编制与部门发展规划和绩效目标联系起来,并进行跟踪问效。一方面,促使预算的编制更科学、更规范,有利于财政部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分配资金,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绩效评价,为项目单位找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促使预算部门和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项目的规划与科学论证,健全项目资金的核算与管理制度,改进资金使用管理方式,逐步形成自我约束、内部规范的良性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建议 (一)继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兄弟县区的先进做法,充分发挥相关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不断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探索设定项目个性化指标,科学合理的设置评价标准,修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二)逐步扩大绩效评价工作面 在今年绩效评价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评价项目的范围和数量,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项目选取的针对性,重点选取关乎民生、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具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工作。 (三)实施结果应用工程 以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为落脚点,以促进预算管理、推进绩效信息公开、实施结果奖惩为突破口,实现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促进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绩效报告机制、反馈整改机制以及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