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高血压认知误区
高血压是血管持续受到较高压力而出现的一种疾病,血压越高,心脏、大脑、肾脏等主要器官的血管受到损害的风险就越大。如果不控制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脑卒中、肾衰竭、盲症和认知障碍等。高血压还会与吸烟、不合理饮食、饮酒、缺乏身体活动、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以及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因素相结合,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和肾衰竭的发生几率。所有成年人都应进行常规血压检查,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就应当接受正规医疗机构的治疗,识别高血压认识的误区,把高血压的危害降到最低。下面是我们关于高血压认知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 讳疾忌医,盲目自我治疗
一些高血压患者患病后,不遵从医嘱进行规范治疗,而是通过网络上搜索、病友推荐或药店推荐自行购买药物服用,这种情况容易被网络广告所误导、或认为价格贵的就是好药、对病友有效的就是好药。还有一些患者迷信保健品、保健设备,再加上一些无良企业的虚假宣传,使这些患者误认为服用保健品对身体无害、不用终身服药就能控制血压。在一些不发达地区,部分患者还误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不如服用中药、草药、藏药、苗药甚至偏方。这些患者盲目购买药物或保健品自我治疗,再加上不监测血压、不定期体检,由于服用的药物不适宜其自身身体状况或是不能起到降压的效果,不但不能很好的控制血压,可能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误区二 不遵医嘱,间断服药
一些患者血压正常后就停药、或是无症状后就停药,停药后血压就会迅速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血压升高后又再继续服药,这样使得血压反复的大幅波动。血压的反复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程度甚至高于治疗前的状态,可能会诱发脑卒中、心梗。只有遵照医嘱规律服药,在血压长期控制稳定后,才可由医生调整治疗处方,逐渐减少药物剂量或种类,但在此过程中,必须密切的监测血压变化,并同时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
误区三 认为用药越晚越好,担心产生耐药性
一些患者误认为早期无症状时不必服药、血压升高不严重不必服药、降压药越晚服用越好、过早服用会产生耐药性,会导致药量不断增加,往后治疗用药无效。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血压升高的最主要危害是对机体的重要脏器产生损伤,越早控制血压,就能越早预防重要脏器损伤,预防效果就越好,如果等到出现脏器损伤的症状后才服药,就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
误区四 忽视生活方式调整,仅靠药物治疗
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觉得,只需要坚持服药就可以控制血压,吸烟、饮酒、不锻炼、膳食不平衡、吃盐重等不良生活习惯照旧,这样的想法也是非常错误的。要获得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药物治疗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缺一不可,不良生活方式是血压升高的诱因,药物是外加的干预手段,不从根本上改变高血压的诱因,药物再好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很多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合理用药、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