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十五届人大 五次会议文件二十四
关于桐柏县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9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9年5月23日在桐柏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桐柏县财政局局长 胡建军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756万元,为预算的100.03%,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6589万元,增长9.2%;非税收入完成41167万元,增长2%。 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99088万元,增长12%。主要支出完成情况:教育支出67585万元,增长10%;科学技术支出6200万元,增长11.9%;农林水事务支出63438万元,增长8.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156万元,增长2.3%;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9159万元,增长16.5%;医疗卫生支出35454万元,增长12.7%;节能环保支出8362万元,增长34.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582万元,增长11%;公共安全支出15290万元,同期持平;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029万元,增长6%。 2018年全县地方财政总财力31381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75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95293万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2976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726万元、上年结余744万元、调入资金11421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98万元。支出总计31381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9908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9155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支出3726万元、调入一般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1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331万元。 (二)2018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全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7003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收入519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7003万元,其中基金支出35575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980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616万元。 (三)2018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万元。 (四)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18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573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4717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由省级统筹管理;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由市级统筹管理,收支缺口使用历年滚存结余、中央补助及省市级统筹弥补。 (五)财政预算执行效果 1、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认真研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导向,确保在“因需而整”的前提下做到“应整尽整”。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安排项目314个,投入资金规模38764.81万元,支出进度87%。二是支持打赢风险防范攻坚战。先后出台了《桐柏县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桐柏县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桐柏县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化解方案》等文件,建立了政府债务数据月报和季报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三是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筹措资金7900万元,支持散煤替代、扬尘治理及大气环境监管等大气污染防治;支持淮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和保护、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水污染防治;支持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4.12亿元国开行授信工作。拨付各类林业资金2269万元,支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及天然林保护工程。 2、坚持强基础增动能,推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债券资金1.3亿元,有力支持了我县安棚化工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场等民生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统筹资金6855万元,支持道路交通、以工代赈、安全饮水、易地扶贫搬迁等民生项目建设。筹措资金4656万元,支持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内河治理、光亮工程、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全县科技支出6200万元,增长11.9%。安排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贷款贴息资金637万元,对6个工业企业科技创新项目贷款进行贴息。支持新晋高新技术企业3家,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1家,申报专利206件。三是积极服务企业发展。深化“服务企业年”活动,持续发挥过桥资金和担保资金“两个平台”作用,全年累计扶持企业43家,过桥资金投放2.5亿元,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共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收9010万元,减轻了企业和社会负担。四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整合水利项目、农综开发土地治理、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1.66亿元,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拨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资金5181.7万元,争取产粮产油大县资金2323万元,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筹措资金6744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4127万元,支持解决移民安置补助支出。统筹资金1884万元,支持美丽乡村、“一事一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等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坚持惠民生促发展,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民生支出完成21.3亿元,增长12.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2%。一是支持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全县教育支出完成67585万元,增长10%。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支持中心城区完全学校建设,盘古学校二期、城关七小、毛集完全学校等建成招生;支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159万元,增长16.5%。重点确保了城乡困难群体生活救助金、居民及企业养老金等及时足额发放;支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保障大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全面建成三级服务体系;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有关政策,推进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发挥道路救助基金作用,为全县道路事故受害人提供救助支持。三是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全县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5454万元,增长12.7%。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免费开展“两项”筛查和贫困妇女“两癌”救助;实施6个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完成29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困难群众“六次报销”,有效防止困难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四是支持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全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156万元,增长2.3%。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支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淮源景区、龙潭河景区、红叶景区和桐柏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五是健全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全县住房保障支出4351万元,用于支持城镇棚户区改造、发放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等,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六是支持社会和谐平安发展。全县公共安全支出15290万元,支持信访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支持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力度;保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基层宗教问题综合治理顺利开展。 4、坚持重改革谋长远,财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并普及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办法、程序和内容,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度预算完整性。搭建预决算公开平台,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二是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加大项目推介宣传、包装指导力度,全年共入库项目7个,总投资额为51.68亿元,涉及教育、养老、储备林、供排水、环境治理5个领域。三是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推动绩效评价提质扩围,认真对县商务局“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的财政支出开展了绩效自评。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强化绩效责任硬约束。四是构建财政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强化政府采购在线监管、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等措施,全县政府采购规模达19.92亿元,节约采购资金0.54亿元;财政投资评审送审额14.68亿元,审减金额1.74亿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财政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县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各乡镇(集聚区)、各部门共同努力、狠抓落实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不稳固,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偏低,随着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任务更加艰巨。二是财政支出刚性需求多,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较大,收支矛盾突出。三是财政管理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预算草案情况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是桐柏县实现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编制好2019年预算,对于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2019年财政形势 1、收入方面。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以及我县产业结构不优、发展速度不快等因素影响,全县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长乏力,收入质量不高,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面临严峻的形势。 2、支出方面。财政支出增长刚性较强,支持“生态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十件民生实事、三大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资金需求较大。 (二)2019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市一系列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中国碱都、中原茶乡、生态强县、旅游名县”四大定位,深入实施“生态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三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财政工作全局,统筹推进“脱贫摘帽年”、“作风建设整顿年”活动,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风险“三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三)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01200万元,增长3.5%。其中:税务部门安排征收计划65780万元;财政等部门安排征收计划35420万元。 2019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22073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主要支出情况:教育支出52929万元,增长3%;科学技术支出4802万元,与去年持平;农林水事务支出39000万元,下降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132万元,增长1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34774万元,增长5%;医疗卫生支出25800万元,与去年持平;节能环保支出3400万元,下降1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501万元,与去年持平;公共安全支出9900万元,增长1%;住房保障支出34774元,增长5%;交通运输3843万元,增长1%;城乡社区事务4530万元,增长2%。 (四)201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期目标 2019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60000万元,主要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城乡社区建设等支出;收支平衡。 (五)2019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预期目标 2019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6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63万元,收支平衡。 (六)2019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预期目标 2019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7706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1865万元。收支缺口使用历年滚存结余、中央补助及省市级统筹弥补。 三、2019年财政重点工作 2019年,全县财政工作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年”活动,务实重干,用心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服务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重点做好7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好收入,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1、加强收入形势分析。分析研判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态势,深入挖掘税源、税收潜力和新的税收增长点,不断提高收入组织的均衡性和稳定性,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足额入库。 2、深入开展综合治税。健全完善“政府领导、财税牵头、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涉税信息获取渠道,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防止跑冒滴漏。 3、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提高非税收入征缴效率;开展非税收入专项稽查,以查促收、以查促管,确保非税收入应缴尽缴。 (二)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三大攻坚战略 1、全力支持脱贫攻坚。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面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行业扶贫政策,织密政府保障网络。二是持续提高拨付效率。专门开辟“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项目评审绿色通道,采取“优先安排、随到随审;简化流程、优化服务”等措施,严格送审质量,减少中间环节,严格时限要求,确保限时办结。三是持续强化资金监管。深入开展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2、支持风险防范攻坚。一是化解存量严控增量。制订年度目标和化解计划,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及时发现并坚决制止违法违规和变相举债行为,从源头上把牢举债关口,严堵违法违规举债“后门”。二是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按照“谁举借谁负责”、“谁决策谁担责”原则,健全政府债务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大财政约束力度,确保2019年隐性政府债务规模化解在合理区间,实现风险预警指标零增长。三是加大争取债券额度。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认真做好项目筛选、入库、包装、申报等工作,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额度,为我县经济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3、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支持优化调整“四个结构”,认真落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让群众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全面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四水同治”,消除中心城区黑臭水体,保障饮用水安全,出境水稳定达标。落实《桐柏县土壤污染防治方案》,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努力守护一方净土。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围绕山区森林化等国土绿化提速行动重点任务,持续巩固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三)认真落实财政政策,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1、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服务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支持新能源等风电项目建成投产;支持40万吨小苏打、热电联产等9个项目建成达产,着力打造“中国碱都”。 2、大力推动创新驱动。综合采用贴息、奖补、政府投资基金等政策手段,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科技项目,加快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3、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加大政府融资力度,规范推进PPP融资。持续发挥过桥资金和担保资金“两个平台”作用,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取得新进展;突出茶、艾产业支撑,保持扶持政策的连续性,继续扩大“两叶”种植规模。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加快构建农牧循环、绿色生态、产业齐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道路、村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综合运用财政奖补等政策,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2、支持新型城镇建设。重点围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市政工程、土地储备、生态环保等领域,支持实施“一湖两岸三口四园六路”重大项目。统筹推进特色集镇建设,支持县产业集聚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场建成投用,淮渎路、工业路等7条道路建成通车;支持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启动实施危废固废处置中心项目,实施迁村并点工程。 3、支持电商物流发展。支持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物流网络、仓储中心等物流基础建设,打造现代物流配送集散平台。 (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支持民生事业发展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县教育支出计划安排52929万元,支持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城镇扩容规划”和“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支持职教中心一期、一高中、实践高中扩容改造;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提升资助精准度。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计划安排34774万元,支持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持续提高低保、特困供养救助标准;完善优抚安置制度体系,继续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发挥道路救助基金作用,为全县道路事故受害人提供救助。 3、推动医疗卫生发展。全县医疗卫生支出计划安排25800万元,落实医疗卫生三年提升工程,全面推进综合医改;支持县中心医院“二甲”医院创建,启动公立中医院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用;支持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建设,振兴中医药产业。 4、支持文旅融合发展。全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计划安排2132万元,支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支持淮源景区、桐柏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支持龙潭河景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支持实施乡村旅游观光走廊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绿廊。 5、支持平安桐柏建设。全县公共安全支出计划安排9900万元,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宗教问题综合治理、反恐维稳、信访稳定工作,支持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力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1、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拓展公开范围和内容;提高中期规划编制质量,增强规划对年度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严格落实预算法,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 2、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快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3、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稳妥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国有资本安全。 (七)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效能 1、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加快推进收入、支出、债务三个方面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提升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尽快实现县乡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覆盖 2、全力保障“三保”。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下大力气压减“三公”经费,优先足额保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需求,确保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确保“三保”支出不出现问题。 3、推进财政监督转型。扎实开展绩效目标审核、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加强业务流程监管;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和资产评估师行业专项检查。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忠诚担当,务实重干,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县财政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