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月河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乡镇概况
守护了不起的村落人之徐寨故事
来源:月河镇时间:2019-02-26浏览量:
分享:

守护/了不起的村落人之徐寨故事

村落,曾经是乡人们的生命,但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可能只是书本里的一个遥远的故事,据数据统计:过去10年,中国消失了90多万村落,每一天,都有100个村子,卷入历史长河中消失不见。无奈的老匠人心疼又自责地叹息着,世代相传的手艺还是在自己手上断掉了。还有无数沉默在版图一角的传统民俗,随着村落的消亡,在漫漫时间里失落退场,甚至,我们从不知道它们存在过。

 

2018年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工专业唐利平老师带着本专业八名学生组成“青青村落”的调研团队,他们带着寻根之旅调研的初心,利用宝贵课余时间以及假期时间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关于“中国传统村落生态文化建设”的调研。

 

大学生邓力博调研的田野点选择的是老家徐寨村。徐寨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月河镇西南部十公里处,淮河南岸,紧临312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听村里的老人说徐寨村是清朝咸丰年间开始建村,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村落的历史和文化就在这一百六十余年中酝酿和延续。

这个在徐寨呆了一个暑假的邓力博告诉我:选择徐寨村为调研点,不仅是因为它历史悠久且如今荣誉在身,更多的是这里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有我想要探索的东西。我在徐寨村共访谈了15位村民,其中包括村干部、普通村民、养殖户和农家乐老板等,听他们讲述村落的历史变迁,他们对村落有怎样的期许等。

微信图片_20190226110951

微信图片_20190226111021

微信图片_20190226111042

“青青团队”调研工作坊成员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研读、概念辨析、访谈培等活动,成员获益匪浅,并充分利用2018年的暑假调研时间,青青村落团队回归7个省份9个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村落里不同身份、性别、年龄的村民进行个案访谈,结合口述史的对话,实地田野观察等方式,融入村民日常乡村生活中了解村民眼中的村落发展轨迹,村民个人家庭生命历程与村落之间的关联。

 

20181110日,第二届“华政杯”长三角高校大学生调研大赛颁奖典礼暨社会调查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办。本次大赛共收到包括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8所高校的52件作品,经过两轮筛选,最终有3件作品获得一等奖,6件作品获得二等奖,1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苏州科技大学“青青村落”团队的调研报告《乡愁与振兴: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失衡与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全国79村落田野调查》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微信图片_20190226111125

 

 

IMG_262

IMG_263
IMG_264

 

团队也基于全部成员的调研撰写了《乡愁与振兴——全国九个典型传统村落文化生态调研报告》。报告主要从“人、文、地、产、景、社”六个方面对村落现状进行描述,对村落的文化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建设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村落中存在的文化生态失衡现象,对其原因做出分析,最后团队得出了如下关于村落文化生态建设路径的思考:当前中国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文化为本、文化共生的理念,文化传承是出发点,文化活化是实践诉求,文化振兴是落脚点。在实际操作中,坚持文化共生的理念,充分激发村民、村委会、村落的文化自觉,调动村落主体的发展积极性,发挥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机制的推动力,结合多方资源力量进行文化众筹,扩大村落发展过程中的村民参与度和影响辐射范围,让文化动态存在于村落之中,并不断发展。文化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中国的传统村落。我们感受到了村落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感受到村落里默默坚守与无声抗争的力量。这是我们的自己的村落,村落里安放着我们灵魂深处的心灵家园。目前,团队正在进一步研究完善调研资料,期待他们给我们带来更多村落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226111218

 

IMG_265IMG_266

 

 

 

写在最后:

乡村振兴是一场伟大变革和生动的实践,离不开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关注农村,关注农村发展,必将为今后农村发展集聚力量,再添动力。也希望从桐柏走出去的人们,多多关心家乡发展,积极为建设美丽乡村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