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炊烟
来源:桐柏文艺时间:2018-09-21浏览量:
分享:

想起乡村,便想起乡村的炊烟。思念炊烟,更思念终生伺弄炊烟的母亲,那淡淡蓝蓝的炊烟是母亲的歌,是母亲牵挂游子飞翔的思绪,是乡村永恒的记忆。

许多年前,在乡村的每座房子后面都矗立着一根烟囱。每到做饭时,那一根根烟囱里都会冒出袅袅的炊烟,缓缓的飘向天空。此时,你若站在高处,把目光凝聚于村庄的上空,你便会看到几十根,甚至上百根烟囱冒出同一种青烟,瞬间,整个村庄便浸润在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偶尔也有焦香的气味中。这是一幅时刻流动的永不褪色的乡村风景画,那画面蔚为壮观,那画韵脉脉温暖。

最美的炊烟是清晨的。那淡淡的蓝蓝的烟绪在村庄的房舍,绿树间弥漫。恰似清晨山野树林里飘动的雾霭,偶尔微风拂过,弥漫在清晨村庄的炊烟便向蔚蓝的天空飘去。村庄便脱去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村庄初醒时的清新与美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这样的早晨,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其喜洋洋。

最难忘的炊烟是傍晚的。夕阳西下时,炊烟袅袅升起,落日的余晖映照着这蓝蓝的炊烟,红蓝相间,直冲云霄。颇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放景观。倘若轻风吹拂,炊烟便时聚时散。聚时浓烟滚滚,黑云压城;散时薄雾缠绕,轻柔曼舞。此情此景,美轮美奂。而炊烟下面的村落,鸡进笼,鸭上架,狗儿叫,小儿闹,母亲忙着把锅灶烧,一幅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映入眼帘,令人愉悦而温暖。

更有趣的是,这无声的炊烟如有声的时钟,召唤着在田间劳碌农人的归期。炊烟一起,无论多忙的农人便停下手中的活计,托犁背耙,吆牛赶羊,欢喜回家。到家刚好饭熟,一家老小便围坐灶台,嘘寒问暖,把话桑麻。之后便开始了“孩子,老婆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对于家乡炊烟刻骨铭心的怀念,更多的是缘于对母亲的爱,那时的生活条件很差,母亲为滋补子女的身体,常常利用炊烟给我们烤红薯,烤土豆,烤洋芋。在烧烤的过程中,为了把食物烤好,母亲常常一坐几个小时,小心翼翼的,翻来覆去的慢慢烧烤,往往累的满头大汗。吃着焦黄可口,满嘴生活的食物,母亲那博大无私的爱涌上心头。至今仍记忆犹新。所以,那淡淡的炊烟是母亲勤劳的象征,炊烟里充满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如今,在我的家乡,很难看到村庄里飘起的炊烟,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家乡的土房越来越少了,土灶和烟囱也基本上成了绝迹的候鸟。偶尔飘起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将是乡村最后的风景,昔日那几十根,上百根烟囱飘出来的袅袅炊烟的景象,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永久的回忆。

    作者单位:桐柏月河一初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