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大石坡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过去一年到头守着几亩薄地,忙活一年下来只够吃喝,现在好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我们这里丘陵岗地适合种果树,上级号召我们依靠种植沙红桃增收致富。两年前,我响应上级号召,流转了10亩土地种植沙红桃,第二年就净赚2万多元,还省工省力,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划算多了。我现在还是生态护林员,每年发放工资5000元,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今年脱贫不成问题”。8月21日,桐柏县固县镇大石坡村贫困户姜天明指着面前满坡满岭的桃树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本账。
姜天明家有5口人,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儿子在上小学,以前有点想法但不懂技术,仅靠家里的两亩薄地“望天收”,现在通过政府的“两业”扶贫政策,姜天明一家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一家五口的小日子过的如芝麻拔节节节高。
在村口田野里侍弄龙虾的贫困户张军仓提起现在的生活,也是满脸兴奋:“养龙虾真不赖,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打工受约束,咱农民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自己双手发家致富,现在政策好,贫困户贷款政府贴息、免担保、免抵押,今年我准备再发展6亩”。这样的场面在固县镇不胜枚举。
“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阶段,固县镇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群众自身需求相结合,大力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出一条特色产业与脱贫攻坚工作齐头并进的脱贫攻坚之路,提出了“东果、西茶、北牧、南艾、小龙虾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径,强力做好产业发展。“东果”就是以大石坡村、张畈村沙红桃种植基地和柳扒村蓝莓种植基地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不断壮大规模。“西茶”就是以新庄村万亩有机生态茶园为依托,做大茶产业。“南艾”就是依托黄畈村艾产品深加工项目在吴庄、黄畈、沈楼等村大力发展艾叶种植和深加工。“北牧”就是依托柳江牧业为龙头,做强畜牧养殖产业。“小龙虾全覆盖”就是全面推广小龙虾养殖业打造全县小龙虾养殖基地。
目前,全镇沙红桃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茶、艾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畜牧养殖业超过10000头(只),12个行政村以村为单位都成立了“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带动促进小龙虾养殖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由“输血”变“造血”,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脱贫能力不断提升。全镇有1000余户像姜天明和张军仓这样的贫困家庭依托这些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扶贫必须先扶智,我们在引导鼓励支持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更注重产业技术培训,让贫困群众熟练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有了稳定的增收来源,才能尽快实现稳定脱贫”。固县镇党委书记安桐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近年来,固县镇致力于弥补产业扶贫短板,做到产业扶贫各村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紧盯特色产业、着眼就业市场需求、突出带动效应,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余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300余人次、电商培训300余人次和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50余人次,发放资料1500余册,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