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月河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特色栏目
水质好 虾就美 ——走,到淮河源头桐柏吃虾宴
来源:月河镇时间:2018-06-06浏览量:
分享:

 
                     美食一条街
   光影中国网讯 (通讯员 杜福建 杨玉红)“去年水稻收割后,我把家里的9亩水田全部开挖为虾田,一年养殖两季小龙虾,种植一季水稻,一亩田净收入6000多元,9亩田能为我家带来5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5月31日,贫困户吴桂有站在自家的养殖田边,掐着指头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兴奋与激动写在脸上。眼下正值小龙虾大量上市时节。在桐柏县月河镇沈庄村是“稻虾共作”基地,每天都会有不少的养殖户进行小龙虾捕捞、分拣、装篓、过秤,忙的不亦乐乎。
吴桂有是桐柏县尝到“稻虾共作”模式致富甜头的众多农户之一。
桐柏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是麦稻轮作区,过去水稻收割后,因为没有适宜耕种的农作物,水田长时间闲置。为提高耕作利用率,桐柏县多次考察论证,决定在全县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月河镇沈庄村是桐柏县最早发展小龙虾养殖的专业村,村里的1000多亩水面改为虾田,该村的小龙虾因体型大、颜色鲜亮、肉质饱满、生态有机,小龙虾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5月31日,记者在沈庄村看到一望无际的虾田和虾农们忙碌的身影,不远处的公路上,停着从各地赶过来的购销车辆。从小喜爱在水田里捉鱼摸虾的贫困户杨柳有着一手好的捕虾技术,他一网甩下去,就捞上来10多斤龙虾,他说这一网虾收入200多元,最近仅卖小龙虾就有近万元的收入,心里的高兴劲就甭提了!
桐柏县小龙虾协会负责人邓春阳告诉记者:“‘虾稻共作”模式,实现了小龙虾与水稻的共养共生。耕作期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2米宽、1.5米深的大沟。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大沟内生长,等秧苗长壮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到稻田里。这样,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就是“一稻两虾”。桐柏县“虾稻共作”一年养殖两季龙虾,龙虾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田为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种养结合的模式下亩产龙虾150公斤、水稻400公斤,每亩纯收益5000元以上,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稻两虾”,有效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龙虾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真正产出优质、绿色的龙虾和稻米,稻虾共作不但减少了污染,还改变了稻田的生态。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盛开春满园。目前在沈庄村的示范引领下,桐柏县小龙虾产业遍地开花,养殖面积超过两万亩,全县5000余人从事龙虾生产,活跃在城乡之间的小龙虾经纪人达到100多人,以小龙虾为主的农家乐、餐厅有30余家,全县600余贫困户依靠养殖龙虾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