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城郊乡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 三农信息
农业农村部:严禁随意设卡拦截 确保农用物资运输畅通
来源:城郊乡时间:2018-03-29浏览量:
分享: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增强农产品和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唱响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农产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亮点直击——
  
  农产品有了安全“身份证”
  
  已经做成美味佳肴并上了餐桌的白菜,只要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这棵白菜的“前世今生”很快便一目了然。何时种植在何地、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肥料、有没有“生病吃药”、何时被采摘……每一个环节,都清清楚楚。从田间到餐桌,我市通过打造“一条龙”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指挥中心,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科长程挺介绍,利用农产品追溯系统让农产品种养实现透明化。
  
  同时,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应用,降低了监管部门的执法难度,有利于监管部门对产品进行监管,加快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相互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环境可监控、过程可控制、质量可监测、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真正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
  
  “在我们这个基地,几乎每一棵菜都有它特定的身份——从种子下地、肥水管理到采收上市,生产全流程记录备查,安全可控。”在社旗县丙玉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丙玉向记者介绍蔬菜生产质量监管流程。
  
  记者看到,合作社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地、人、农产品等全部物像化呈现。
  
  全景扫描——
  
  产管并重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农产品生产基地中,蔬菜水果安全风险因素较高,市蔬菜水果产地检测室始建于2008年,有21家基地建立了检测室,开始产地准出试点。目前,全市有50多家蔬菜水果基地建立了检测室,对产出的蔬菜水果进行快速定性检测。
  
  在西峡县丁河镇黄狮村到简村,不少地头都悬挂着有机种植示范户的标识。已经种植猕猴桃近30年的庞大孔告诉记者,这里的猕猴桃,从基地的规划建设到技术指导,从肥料、农药使用到市场销售,都由县里的猕猴桃办公室统一指导管理。
  
  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产品品种繁多,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是质量检测。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不仅涉及各类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和生产过程控制,还涉及产地检测、产区准出管理,检测任务繁重。
  
  目前,全市“三级四层”(市、县、乡三级,市、县、乡、基地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个和县级检测站12个,95个乡镇或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室建设初步完成,50多个无公害蔬菜产地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形成了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级为基础、基地为补充,分工明确、定位清晰的农产品检测体系。
  
  “检测作为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双‘慧眼’,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丝毫侥幸。”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闫玉新说,要尽其所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我市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检测网络体系,健全实施全程监管体系和推进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供给由注重数量安全向总量安全、结构安全、质量安全、营养安全、生态安全五个安全并重转变,全市农产品连续多年保持无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良好局面,整个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大局安全、可控,有效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新闻纵深——
  
  强化现代要素让产业强起来
  
  起飞、悬停、喷洒……在空中盘旋的4旋翼无人机动作轻快敏捷,4个喷头同时工作,以每秒2米至5米的速度进行着喷洒作业。在卧龙区潦河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植保无人机正式入驻园区作业,成为南阳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
  
  景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12台水陆两用植保机,8架植保无人机,平时大田农作物浇灌、生物农药喷洒,动动手指就有无人机帮忙干活。“过去就是人背着药筒打药,累还费时间,而无人机喷药均匀,省时省力,真是好得很。”该公司总经理唐云清自豪地说。
  
  农用植保无人机项目是当前一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南阳正在不断强化诸如植保无人机、物联网等现代农业要素,力促南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让南阳农业产业强起来。
  
  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也是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打造农业“高精尖”的现实范例。近年来,三色鸽乳业将奶牛育种、饲养、挤奶、原料奶运输、加工、销售等关键生产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了奶业“全产业链”安全生产模式。
  
  科尔沁肉牛南阳有限公司走的则是循环利用道路。作为目前南阳存栏最大、养殖水平最高的肉牛养殖基地,科尔沁肉牛建有高标准牛舍10万平方米,存栏优质肉牛10万头。科尔沁肉牛不仅在养殖环境、饲料兽药投入品和生产管理全过程实施“三项控制”,还按照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理念,全量收集养殖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能源化、肥料化综合利用。一个“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在这里脱颖而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农产品生产“产出来”;切实加强执法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管出来”;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打造品牌体系,强化农产品品牌“树起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大需求,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强化现代要素集成运用,让农业产业“强起来”,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