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月河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特色栏目
玉皇龙虾行天下 沈庄虾稻香万家
来源:月河镇时间:2018-02-02浏览量:
分享:

沈庄村是月河镇有名的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139407人;村里一穷二白,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种植传统作物,没有任何特色产业。一年前,岳金树同志来到月河镇沈庄村任第一书记,从农村来的他,更加了解农村,更了解贫困户的需求。

如何发展产业,使贫困户如期脱贫,是当务之急。他按照“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活一方经济”的思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得知当地有养殖小龙虾的农户,但是规模不大,效益不高,更多的是“散养”,能不能扩大养殖面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他树立“有解思维”,迎难而上,破解难题。

说干就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积极走访调研,沈庄村毗邻淮河生态良好,水域面积广,适合养殖小龙虾的面积有5000亩,这给扩大小龙虾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他结合沈庄村实际撰写了万余字的调研报告。为了开拓视野,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养殖户到湖北省潜江市,河南省信阳市考察学习小龙虾养殖模式和技术。经过学习考察,结合实际,大胆地引进了虾稻共养的种养模式。即稻田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又可以为稻田除草灭虫松土;小龙虾在稻田有良好的生态,成了“生态小龙虾”;水稻由于施农家肥,生产出“有机稻”,实现了虾稻共养的良性循环,提升了小龙虾和水稻的品质。

回到村里,他积极给群众宣传,特别是贫困户更是一户一户登门讲解。但在实际操作起来,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起初村里召开贫困户会议时,部分贫困户不理解,起哄破坏会场、谩骂村组干部、甚至造谣传谣是常有的事情。为得到群众的支持,岳金树常对村组干部说调整产业结构这项工作的开展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和支持,我们一定要有细心、耐心和恒心;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为老百姓着想,没有办不成的事”同时组建3个工作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听取贫困户的声音,又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对贫困户提出的问题征询意见,解答他把沈庄村全部贫困户分组成立龙虾养殖互助组,引导贫困户发展虾稻共养。通过他积极引导,沈庄村成立了桐柏县玉皇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玉皇”商标,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利用到户增收项目助推贫困户脱贫,提出贫困户虾稻共养“三亩脱贫,五亩致富”的目标。开始带动当地贫困户大力发展养殖小龙虾特色产业。对于“虾稻共作”这种模式,贫困户最初是心里向往但又抱着谨慎观望态度,甚至个别不理解的贫困户私下里在群众中间撺掇他人要是赔钱了,看岳书记咋办?”为坚定贫困户的信心,岳金树召开了村两委会议,要求村干部带头虾稻共养

  同样还是那片土地,种养规模化、标准化变成现实,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新型经营体制,贫困户成为合作社统一经营模式下的经营主体,实现了增收,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岳金树算了笔账,水稻价格由原先1.25元每斤增长到2元左右每斤,每户水稻收入1500;小龙虾每亩可产4500。两者相加在600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每亩至少可得纯收入3000元以上。仅此平均每户可增加收入近万元。

经过大量宣传引导,贫困户逐渐接受了这个新事物,沈庄村全村139贫困户中的121户签订到户增收申请协议,整理改建成近400亩的虾稻共养田目前,沈庄村已建成虾稻共养田1500亩,明年可发展到3000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看来沈庄村的群众确实得到了实惠。对此,吴岗组贫困户吴贵有深有体会:“以前我身体不好,自己的地不能种,基本上没啥收入,还要靠政府救济,现在虾稻共养我虾稻共养三亩龙虾田仅今年增收9000,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如今,在沈庄村形成了一句新的俗语:玉皇龙虾行天下,沈庄虾稻香万家

欲问秋果何所雷,自有春风雨潇潇。岳金树同志心系百姓,情牵群众,正以勇干实干的工作激情,带领沈庄村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致富奔小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