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药害是指因施用农药不当而引起植物所反映出的各种病态。包括植株生理变化、生长停滞、植株变态、果实丧失故有风味,甚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
一、造成植物药害的原因
一般无机的、水溶性强的药剂容易产生药害。植物性药剂、微生物药剂对植物最安全;菊酯类、有机磷类对植物比较安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药害的可能性要大些。剂型不同引起药害程度也不同,一般油剂、乳油(剂)比较容易引起药害,可湿性粉剂次之,粉剂、颗粒剂比较安全。
不同植物或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其耐药力不同。例如,植物发芽剂、幼苗期、花期、孕穗期以及嫩叶、幼果对药剂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药害。
制剂加工质量差、或分解失效,都容易产生药害。
农药使用浓度过高,使用量过大,混用不当,雾滴粗大,喷粉不匀等均会引起药害。
药害于温度、湿度和土壤环境条件有关。一般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日照过强时易产生药害。
二、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如属叶面和植株喷洒后引起的药害,且发现及时,可迅速用大量清水喷洒受害部位,反复喷洒2-3次,并增肥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以增强作物的恢复能力。
对页面药斑、叶缘枯焦或植株黄化的要害,可增施肥料,促进植物恢复生长,减轻药害程度。
对一些水田除草剂引起的药害,适当排灌可减轻药害程度。
对抑制或干扰植物生长的除草剂,在发生药害后,喷洒赤霉酸等激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缓解药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