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桐政办(2017)45号关于印发《桐柏县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的通知精神,8月22日至26日,县工信局对各乡镇就业基地企业生产经营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精准扶贫就业基地运行基本情况
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是县委、县政府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早日摘掉我县贫困县帽子的战略举措,定位准确,效果明显。通过调查,全县15个乡镇同时建成精准扶贫就业基地37个(附表1),招商引进企业38家(平氏镇NO.132基地入驻企业2家)。其中:服装玩具类企业14家、艾制品加工企业5家、包装制品类企业5家、食品加工类企业3家、电子产品类企业2家,其它类型企业9家。38家企业中,正常生产企业34家,开工率达89.5%,1个基地企业在设备调试,3个基地企业待转型未生产。8月份,因正逢农村秋收旺季,当月34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17万元,用电量22万度,安排农村闲散用工1665人,就业基地运行基本正常(附表2)。
二、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特点
一是定位准确。全县37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全部建在15个乡镇的贫困村中,实现了农村散闲劳动力务工挣钱不出村。即能接送子女上学,又能赡养老人。二是工厂设施人性化。各就业基地均建成了职工食堂、儿童娱乐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使农村妇女干活哄娃两不误,不但提升了农村妇女的独立地位,又改变了村俗村风。三是招商项目均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密集型项目,就业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正好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和弱势贫困人群脱贫目标。四是群众收入稳定,脱贫效果提升。通过调研走访,企业均实行计件工资制,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实现了上月工资次月上旬发放,运转正常的企业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左右,高者超过3000元。正可谓“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三、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用工多为留守妇女和年龄偏大的弱势群体,时间观念差,劳动技能和工作效率低,且出勤率没有保证,造成企业接收定单有顾虑。二是企业用工人数不固定,部分员工家中没事就去企业上班,如有私事不请假无故旷工,造成企业非常被动 。三是部分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四、建议与对策
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是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创新载体,利县利民,务必扎实抓好。1、坚持大员上前线,建议各乡镇落实领导干部分包扶贫就业基地企业帮扶责任制,帮助企业协调用工、资金、电力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使企业老板感到温暖,企业踏实,实现企业真正落地生根。2、在企业融资方面给予协调支持,特别是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乡镇在扶贫专项资金使用上给予优先考虑。3、谋划好艾制品产业的发展。我县目前初具规模的艾制品加工企业达到5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艾制品市场应用广泛,市场前景看好,附加值可观。但我县艾制品加工企业的现状是各自为战,没有监管部门,没有生产标准,没有固定原料基地,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协调,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县政府对艾制品产业发展进行专题研究,明确领导主抓,明确监管部门,成立行业协会,做到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