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无公害花生,其产地环境、栽培技术规范、病虫防治等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操作技术,应遵循无公害花生产技术规程。
一、选地
花生无公害栽培选地要求远离交通要道、无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地势冉坦 、排灌方便 、活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含钙质和有机质多的砂壤土,不宜种植在土壤粘种的地块上或盐碱地 、涝洼地。
二、整地
对土壤进行深耕熟化,并结合增施有机肥,达到耕层深厚、肥沃,保持良好的耕性和生产能力,是保证无公害 花生 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深翻耕作应掌握的技术要点:一是深耕时间宜早不宜晚。以秋冬或早春耕翻为好,以利耕后保墒和熟化土壤;二是熟土在上,不乱土层;三是耕翻深度要适宜,一般深度 25-30 厘米为宜;四是深耕要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以保持良好的土壤肥力。同时,深耕必须与耙、耢相结合,做到耕匀耙细,上松下实,无明暗坷垃。
三、施肥
(一)施肥原则
生产无公害花生所施的肥料,应遵循以下原则: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的原则。禁用城市垃圾、污泥、工业废渣、未经允许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二)施肥数量
无公害花生生产过程中以施有机肥和生物肥为主,可配合施用少量化肥,肥量的多少,根据地力和对产量水平的要求而定。在一般地力水平下,产 300 公斤/亩,每亩施有机肥(包括厩肥、堆肥、绿肥等)2000-3000公斤,尿素10公斤,生物钾肥25公斤或者生物复合肥50公斤。产量400 公斤/亩-500公斤/亩的施肥量,在上述基础上,原则递增25-30%。此外,还要配合使用钼肥、硼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如果地力水平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可以不用有机肥,只用各种生物肥料即可。无公害花生种植田要使用根瘤菌肥,播种前每亩按根瘤菌和根瘤菌促生剂0.5公斤的数量混合均匀,随拌随播。花生进入结荚期可叶面喷施叶绿宝或利在宝20-15 克,兑水60-75公斤喷雾,连喷2-3次,每次间隔7-10天,增产效果较好。
(三)施肥方法
有机肥和化肥以铺施为主,一般有机肥冬前施 2/3 ,剩下的 1/3 和化肥春耙前铺施。生物肥集中撒施在播种沟内,也可在扶垄时包在垄中间。 花生生长期除追施叶面肥外,一般不需追施其它肥。
四、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并通过审定的花生新品种,如豫花14号、远杂9102、白沙1016、鲁花15等优良品种。要求种子纯度不低于 96% ,净度不低于98% ,水分不高于10% ,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8%。每亩需准备种子8公斤。
播前10天左右剥壳,剥壳前晒种果2-3天,以提高种子活力和消灭部分病菌。剔去暗黄粒、病虫粒、秕粒。
五、起垄播种
春茬花生起垄种植,一垄双行,垄沟宽30cm,垄面宽50cm,垄高10cm。开沟点播或穴播,一穴双粒,播深5cm,播后盖土。密度应视土壤肥力、品种和种植方式而定,一般肥地、大粒、春花生宜稀,薄地、小粒、夏花生宜密。腹膜春花生于4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每亩播种0.8-1万穴。露地春花生于4月下旬播种为宜,每亩播种0.8-1万穴;麦套花生于麦收前7-10天播种为宜,每亩播种1-1.2万穴;夏花生于6月10日前播种为宜,每亩播种1-1.2万穴。
六、地膜覆盖
春播花生提倡地膜覆盖。地膜选择耐老化,不裂碎,不粘卷,透明度和展铺性良好,宽度80cm~90cm,厚0.003mm-0.006mm的为宜;腹膜时要摆平,伸直,拉紧,紧贴畦面,膜边要用细土压实,达到膜平、严密。
先播后盖的,当种子萌动顶土或叶子刚出土时,在苗穴上方打孔放苗,孔径2cm-4cm,然后用3cm-5cm的湿土封严膜口;先盖后播的,可于播种前5天左右覆盖地膜,然后按株行距配置的规格打孔播种,湿土封穴。花生收获后及时清理残膜。
七、田间管理
(一) 、露地栽培
1、适时清棵蹲苗。当花生苗有两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把埋在土中的两片子叶清出,使第一对侧枝露出地面,促进生长和花芽分化。清棵时先用大锄破垅,后跟小锄清棵,深度以露出子叶节为准。
2、深锄地。花生出苗至始花前,视土壤墒情用大锄深锄垄内,浅划垄背2-3遍,地湿能散墒提温,地干能保墒防旱,促进主根深扎和枝多棵壮。锄地时须防止壅土埋苗和压枝,保护基部结果枝和结果节的正常发育。
(二) 、地膜覆盖栽培:
1、开孔放苗与去土清棵
先播种后覆膜的,在花生幼苗顶膜时,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并随即盖上松散的湿土3-4厘米,以利避光引苗出土,幼苗2片真叶时及时清除膜孔上的多余土堆,同时要注意将压在膜底下的测枝抠出膜外,释放第一对侧枝,起到自然清棵的作用,培育壮苗。如先覆膜后打孔播种的花生出苗后,及时清除土墩,并抠出膜下侧枝。加发现烧种或播孔顶土出苗,应随即补种催芽种子,力争全苗。
2、注意浇水和排涝
足墒覆膜花生,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到花针期和结荚期遇干旱要及时浇水,而且浇水量要足。浇水时,采取沟灌润浇,以保证花生正常开花结实和荚果充分膨大,提高饱果指数,增加产量。切忌大水漫灌。到花生生长后期,遇干旱也要及时浇水,防止黄曲霉素发生及其毒素污染花生。此时浇水,要小水润浇,以防烂果或影响正常收获。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要注意及时排水,以防涝害。
3、防止徒长
高肥水条件下,往往易引起花生植株徒长而过早封垅,造成田间郁蔽,净同化率降化。应采取综合栽培措施控制徒长,如通过调节水肥,减少施肥量和灌水量,选择适宜品种等。对徒长的花生(花生下针至结荚前期株高超过40厘米),采取人工去顶的方法,即用手摘掉花生主茎与主要侧枝的生长点,可以抑制生长,提高花生饱果率。也可每亩用壮饱安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30-40公斤喷施,效果也很好。
八、病虫害防治
无公害花生生产应遵循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一)、药物防治虫害
1、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用48%乐斯本乳油200 毫升/亩,加适量水稀释后与1公斤细雨干沙拌匀,顺播种沟施于沟内。也可以花生播种时,顺播各沟与生物肥一起撒施白僵菌剂每亩1公斤。
2、防治花生蚜虫:花生苗期当百墩蚜量500头时,可用植物提取液百草1号(苦参碱)每亩50毫升,兑水50公斤时喷雾防治;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5克,兑水50克喷雾。
3、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花生生育中后期,如有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发生,3龄前用增效“BT”喷雾。或每公顷喷施25%灭幼脲1000倍液,防治一次,效果均较好。
4、防治叶螨:用40%的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洒;或用20%的三氯杀早螨砜WP800倍液喷洒,可以杀死若虫和卵。
(二) 、药物防治病害
1、防治叶斑病:花生叶斑病(包括网斑病、黑斑病和焦斑病)当主茎叶片普遍率达5%-7%时,每亩用抗生素农抗1800+物理保护剂无毒高脂膜各150克,或者用中生菌素200毫升,或者用井冈霉素100克,或者用硫磺胶悬剂15-20克,兑水60-70公斤,叶面喷洒,不仅可防各种叶斑病,还可兼治花生多种倒秧病。还可于花生结荚期喷洒一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防病效果也较好。
2、防治根结线虫病:每亩用2公斤物理保护剂无毒高指膜或者2.5公斤农乐1号海洋生物制品拌种;也可每亩用1.8%的爱福丁生物制剂10克,兑水50公斤于始花期叶面喷洒。
九、适时收获
当植株顶部叶片停止生长,上部叶片变黄,荚果饱满,果壳网络清晰,种仁光滑饱满,并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即进入收获期。地膜春花生8月下旬、9月上旬,露地春花生9月上旬、中旬,夏花生9月中旬下旬收获。
机械收获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人工收获时,撅刨、提蔓、抖土、摘果依次完成,做到无残果、无碎果。
收获后及时去杂,晒果。荚果含水量10%以下,种仁含水量7%以下时贮存于干燥、通风处。
十、贮藏、加工及包装
花生贮藏或入库时,荚果含水量应在10%以下花生仁的含水量在8%以下,保证贮藏期不受霉菌危害。
在加工、制作、包装、运输、销售过程中,要避免有害物质污染,并要符合卫生管理要求。
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