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毛集镇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 生态产业
联利又联心 合作共发展
来源:毛集镇时间:2017-06-21浏览量:
分享:

桐柏县毛集镇位于南阳市桐柏县城东40公里处,辖19个行政村,4.2万人,是“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被河南省建委命名为“中州名镇”,是有名的“花生之乡”。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超过了13万亩,年产量8500万斤,年产值2.7亿元。

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就位于该镇的花生主产区——毛寨村,是桐柏县新农村建设的首批试点村,该村花生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95%以上。近年来,桐柏县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花生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以规范化管理为前提,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从小到大,蓬勃发展,不仅带动周边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新景象,当地户均收入仅花生一项就净增4000元;而且内引外联,助推毛集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生购销集散地,全镇实现花生年交易量达一亿公斤以上,真正起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作用。该社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规范的组织管理

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采取的是一种典型的由村“两委”搭台、村骨干力量参与的专业合作社工作模式。理事长是毛寨村党支部书记,社员骨干力量大部分是该村村组干部、党员和本村县乡人大代表,由此形成了以村支部书记为主、“两委”成员为辅、种植大户(销售经纪人)参与的“三位一体”的联合体工作模式。在合作社成立之初,该社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就着眼于“干则必成、规范成社、长远发展”的目标,积极办社、兴社。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成立之初召开社员大会就建立了《专业合作社章程》,制定了《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以及花生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各项规程,用制度来确保“民办、民管、民受益”方向,规范成员行为和合作社运作。同时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长、理事、监事会和监事,配备了专职会计和出纳员。二是推行股份合作。合作社与会员之间光靠买卖关系是达不到紧密型合作的,只有结成利益共同体,让会员得到更多的实惠,合作社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从成立开始,该社就决定推行股份制企业管理办法,引入利益分配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了《会员入股资金管理办法》,成立了有6名成员的理事会和7名成员的监事会。社员自愿入股,每股2000元,最多不超过20股,年终从经营利润中提出65%用于股金分红,35%用于合作社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每年从利润中再拿出一部分作为合作社发展基金,进一步降低种植风险,并实现“二次分红”,使农户能够享受产品增值部分的收益。推行股份合作,不仅为合作社筹集到了所需的发展资金,同时会员的收益得到提高,支持和关心合作社发展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三是落实会员代表制度。合作社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决定,理事会、监事会由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会计及其它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为了充分发挥会员的民主权利,合作社每年召开两次社员大会,同时合作社还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理事会、监事会会议,对于重要工作事项进行民主讨论决策。现在,合作社与社员联系紧密,关系和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得到了稳定发展。四是实行规范理财。合作社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支出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并严明了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对500元以内的支出票据由理事长审批;500元以上的经理事会研究通过,再由理事长审批;财务收支状况每月公开一次,做到了责、权、利明确,接受监事会和广大社员的严格监督。

二、灵活的土地流转

针对当前土地收益率偏低、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土地闲置较多的现状,该社充分利用自身种植设备齐全、购销网络健全的优势,从“统一种植、统一购销”入手,区别不种情况,在土地流转模式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一是流转式托管。对长期外出的农户,以书面形式将土地经营权以一定年限流转给合作社进行承包经营,合作社根据地块等级高低,按照350—500元的不同价格支付给农户作为租金,专业合作社自行耕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菜单式托管。合作社采取列菜单的形式列出机耕(一犁一旋每亩30—40元)、机收(每亩30—40元)、农药、化肥(低于市场价10%)、机播(每亩20—30元)、技防(每亩20—30元)等项目的价格,由农户自主选择服务项目,与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花生成熟后,农户或自己销售,或交合作社统一销售。三是分成式托管。托管后,由合作社统一耕种,农户承担人为损坏、偷盗、猪羊吃青等看护责任,合作社负责耕种、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的投入,花生在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后,收益由农户与合作社以五五分成。为增强农户流转信心,加快土地流转,合作社还先后以购进或农机入股的方式新增了大型轮式拖拉机、播种覆膜机、整地旋耕机、摘果机32台(套)。合作社采取大型机械进行集中连片耕种,既减少了农户自行分散耕种所造成的费时费工费钱,又降低了耕作成本,更有利于深耕细作,使土地流转真正受惠于民、增加农民收益。至2012年底该合作社共流转土地5600多亩,种植的花生也喜获丰收,花生产量达到300多万斤。

三、积极的社会化服务

合作社在起步之初,就明确把服务作为兴社富社的优先发展项目来做,提出了农机服务、农资服务、土地流转服务等多个服务项目。他们认为做服务风险小、利润稳定,而且可以不断积累利润和人气,利润越多,人气越旺,服务需求规模就会越大,收益也就越大,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发展。为此,合作社狠抓了四项基础性服务。一是为社员提供信息服务。每月向社员发布一次花生行业信息,通报国际国内及周边地区市场供求行情,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供求新动态。二是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今年以来,合作社与县农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农时季节,深入基地、田间地头,现场办班培训9次,培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1650人次,先后推广了“新型地膜覆盖技术”、“病虫害集中防治技术”等13项新技术,提高了社员管理水平,深受农户欢迎。三是积极推广新品种。多方联系种子,对原种植的鲁花3号、豫花7号等老品种进行更新换代,现基地内近80%的花生地都种上了豫花14、远杂9102等新品种,提高了抗旱、抗病虫害的能力,仅此一项,亩均增产100斤左右。四是提供农资服务。合作社以资金做后盾,在农资销售淡季时就提前以合同的形式,为社员储备各种质优价廉的化肥、地膜、农药等农资。这样由合作社直接到生产厂家联系化肥、地膜、种子等和种子,并直接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仅此一项,合作社就为社员降低生产成本30%左右。合作社又顺势成立了农资门市部,在保证社员生产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其它购销业务,拓宽了经营渠道,2013年春季,合作社在农资购销上收益就达到了12.6万元。

四、稳步的市场开拓

如何带领社员进市场、闯市场,是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又一个重要任务。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探索了一种类似于双方互相提供信用保证的双订单经营模式,即合作社与大型花生生产厂家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由花生加工生产厂家先把每年的收购保证金打到合作社的账户,同时合作社与社员签订产品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订单。双方约定,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合作社以市场最高价收购本社社员的产品;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合作社保证优先以高于市场价2—3%的价格收购本社社员的产品。这种订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户的花生销售问题,消除了种植户特别是广大社员的顾虑,同时由合作社来统一购售,减少了购销环节,无形中把原中间收购商占得的利润还给了广大社员,既保证了合作社与大型花生加工生产厂家的合同能够得到及时履行,同时又实现了社员、合作社、生产厂家的三方共赢。为打响花生销售品牌,今年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又注册了“毛集牌”花生商标,现在合作社已与湖北丰茂粮油加工公司、山东家良食用油公司等三家大型加工公司签订了每年160万斤左右的长期供货合同,这对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来的探索与发展,规模不断壮大,花生的产业化雏形已初步显现。在种植上该社辐射带动了周边的李庄、石河、光武三个花生种植专业村,并在这三个村设立了分社;社员数不断壮大,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入社会员已由刚成立时的96户迅速壮大到目前的251户;种植基地不断扩大,从 2010年起,合作社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依托国家油料倍增计划项目建设了毛集镇万亩花生示范方,辐射农户1480户、种植面积1.1万亩,基本覆盖毛寨、石河、光武、李庄四个村,成功创建了省级花生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合作社现除拥有各类种植机械32台(套)外,又购进了花生去石剥壳机、花生米分选机、花生榨油机和滤油机等设备17台,建成 农资配送站1个;深加工链条已经形成,现建成1个日产3000公斤花生米的花生精选加工点,1个油坊,并将花生加工成咸干花生、五香花生、花生油、花生乳、花生酱等产品,合作社不仅可以为下游的花生深加工大企业提供精选花生米、花生酱、花生油等生产原料,而且自己在当地就可以将花生榨干用净,不留一点废渣,做到了利用最大化。目前,丰果花生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毛集镇村级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姣姣者,2012年,该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750万元,盈利分红50余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2000余户群众受益。在它的典型带动下,全镇又先后成立了旺盛黄牛、国顺养蜂、玉林农机、铁楼蔬菜、宇中中药材等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入社社员达2200余户,占全镇农户的22.6%,辐射带动农户5000余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