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是桐柏县吴城镇邓庄村的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20年前的一场事故,使她身强力壮的丈夫双眼失明,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可是面对困难,她选择了坚强和承受她默默地承担起照顾丈夫的义务,含辛茹苦拉扯两个儿子。她至亲至爱的故事,感动着亲戚邻里,她的感人事迹为乡亲们广为传颂。
30多年前,王文霞经人介绍与邓庄村下武庄组的村民武从五认识并结了婚,武从五兄弟多,家底薄,生活穷。婚后婆家给了3间土瓦房居住,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两人你敬我爱,也算其乐融融。后来两个儿子相继降生,更为这个家庭增添了幸福、甜蜜的气氛。
可天有不测风云,不幸很快降临到这个家庭。21年前的一天,丈夫在朱庄乡杨树沟铁矿打工,因炸药爆炸不幸被炸伤身体。那时,大儿子8岁,小儿子5岁,家里经济很困难,没有积蓄,丈夫身受重伤无钱治病。后在亲戚及左邻右舍的资助下,凑了钱去北京看病,她丈夫的双眼做了手术,医生嘱咐其丈夫要好好休息。可丈夫因看病欠债,思想压力大,经常掉眼泪,从而导致了视网膜脱落,落下了终生残疾——双眼失明。天塌了,地陷了,夫妇俩在北京白马寺医院给主治医生下跪,希望能治好双眼,医生的回答让夫妇俩彻底绝望。
她丈夫自从双眼医治无望后,在家里脾气暴躁,经常摔东西、骂人,一次次地撵他走,要和她离婚。她在心里一次次问自己:“今后咋办?”那时村里有人劝她“趁年轻,趁早离婚改嫁吧!何必整天伺候一个双眼失明的人,苦自己一辈子!”,她陷入两难的境地,望着绝望的丈夫,望着负债累累的小家,望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她擦干眼泪,心里告诉自己:这个家需要我,我不能离开,不能离开丈夫和儿子。于是,寒来暑往,冬去春来,王文霞陪在丈夫身边,默默地伺候着他。
王文霞家有4亩多地,平时农忙时婆家及娘家人都赶过来帮忙,后来儿子的大伯在大儿子12岁时教会他开手扶拖拉机,大儿子很快便学会了犁地、拉庄稼,从那时起,年幼的儿子便扛起家里的重担。由于家境困难,大儿子初中未念完便辍学了,小小的年纪便成了家里的靠山。有一次大儿子在开手扶拖拉机时,因刹车失灵,差点被拖拉机压着,幸亏过路人及时帮忙,才避免车祸的发生。由于丈夫出事故后欠了很多债,两个儿子年幼时跟着她吃了很多苦,她记得儿子小时候看见卖雪糕的特别嘴馋,想用啤酒瓶换雪糕,她没同意,她给儿子讲了很多道理,儿子特别懂事,从那以后再也不要雪糕吃了。为了补贴家用,农忙时自家的活干完后,她便打零工给别人插秧、种花生、种玉米。她一天到晚忙碌着,丈夫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感觉自己拖累了妻子。有一次丈夫趁她不在家,一个人摸到村边堰塘寻死,幸亏被庄上的人发现救下了他,她赶回来抱着丈夫大哭,说:“你咋想不开?你知道吗?你是我和儿子们的天,只有你在,这个家才完整,我们才觉得生活有盼头。没有了你,我们还怎么活下去啊!这辈子我伺候你心甘情愿,即使出门讨饭,也绝不后悔,你再也不要胡思乱想了”。在王文霞的耐心劝导下,武从五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屋漏偏逢连阴雨,一家四口住的三间土坯瓦房在一次大风雨中倒了两间,一家人只好挤到仅剩的一间房子里生活,可这一间房在下雨天屋顶也到处漏水。娘家人看到此现状,很为她担忧,房屋漏水是小事,万一房子突然塌了砸伤人咋办。于是王文霞的兄弟姐妹们共同凑钱给她盖了三间平房,看到刚盖好的新房,她深切地感受到了亲人给予的温暖,今后再苦再累,咬紧牙关也要挺下去。有了新房子住,全家人都很珍惜眼前的幸福,丈夫的心情也比以前平复许多,能安静地呆在家里,晚上等妻子闲下来便给妻子按摩,摸着妻子粗糙的手,他的心也很疼。那时,小儿子上初中,知道家境贫寒,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很不容易,所以上学特别用功,学习成绩很优异。由于家里实在太穷,有时候拿不出钱来给小儿子买作业本,为了不影响儿子学习,她经常到学校找班主任,时间长了,学校对她的家庭状况很同情,尽可能地给她儿子减免学费。提起大儿子,她心里十分愧疚,因为种地挣钱少,又得在家里伺候丈夫,脱不开身出门打工,经济的拮据迫使大儿子中学辍学在家,大儿子很孝顺,从小跟着她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大儿子13岁时,有一次在房顶上帮着妈妈晾晒粮食,一不小心从房顶上摔下来,胳膊摔断了,她抱着儿子痛哭,对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给儿子看病,她只好又向亲戚们借钱,当时亲戚们家庭条件也不好,勉强凑了点钱去南阳给儿子看胳膊。在南阳住院期间,医生催交医疗费,她当时实在拿不出钱来,懂事的儿子为了节省治疗费用,胳膊取钢板时,竟然咬紧牙不打麻药把钢板取了出来,在场的亲人们都感动得掉眼泪。她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坚强,看到了希望。
自从丈夫失明后,她一直在家种地,伺候丈夫,照顾两个儿子,用微薄的收入支撑着家。前几年,乡政府给她家办了低保,家庭的困难得到些缓解。2013年,在南阳亲戚的介绍帮助下,丈夫去南阳学习按摩,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他学习很用功,很快便取得了按摩证。2014年,她的小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毕业了,他便把父亲武从五接到北京,和他一块在北京打工,他安排父亲在北京一家按摩店工作,由于丈夫干活踏实,老板很赏识他。平时小儿子一有空就到按摩店探望父亲。她的丈夫到北京后,觉得自己能挣钱养活自己了,心情也比以前开朗多了,她的家人都为他能找到工作而高兴。2014年,王文霞也离开了家,在桐柏县城租了一间小房子,在亲戚开的一家小餐馆里打工。王文霞说,打工虽然起早贪黑,但对她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只要能多挣点钱,早点把欠亲戚的债还完,她就很知足了。如今,丈夫和小儿子在北京打工挣钱,大儿子也成家了,那么多年的苦日子终于快熬出头了。
王文霞的婆婆也是近80岁的人了,提起她的儿媳妇王文霞时,老年人禁不住挥泪说:“这些年真苦了她了,没有她就没有我们这个家呀!”在邻居们的眼里,王文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妻子、好母亲。21年,风里来,雨里去,她用真情谱写了一章最美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