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清淮街道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公开 > 社会保障
夯实基础 开展活动
来源:城关镇时间:2017-04-14浏览量:
分享:

城关镇辖8个社区,114个小区,常驻人口7.4万人,其中青少年2.6万人,在校中小学生1.2万人,留守儿童1180多人,60岁以上老人1.9万人,“五老”人员350余人,基层关工委组织16个。
      近年来,城关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工委工作指示和有关会议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创建“五好关工委”为目标,着力夯实基础、突出主题、强化特色,不断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镇关工委被市委授予“五好关工委”称号,东环社区、二小两个基层关工委获市先进称号,镇一小、二小等6个基层关工委被命名为县“五好关工委”,全镇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夯实四个基础,突出一个主题,发挥一支团队作用。
         一、夯实四个基础,强化自身建设,优化工作环境
       坚持以“五好”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落实保障措施,做到关工委工作有人谋事、有人管事、有人办事,构建纵横联合、多方配合的大格局,推进关工委工作组织网络化、队伍优良化、工作规范化。一是夯实保障基础。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四到位”、“四统一”的要求来统筹安排镇关工委工作,主要做到“四个强化”: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书记担任镇关工委主任,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关工委工作,同时根据每年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关工委班子成员,确保关工委工作领导力量不断加强;强化经费保障,将关工委工作常规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关工委工作常规经费由2012年的1.5万元逐年增加,达到每年5万元,有力促进了工作运转;强化机制建设,将关工委工作纳入镇绩效工作评价体系和党建目标考核,加强工作督查,提高了基层重视程度,强化了基层关工委制度建设和活动落实;强化基础建设,及时更新镇关工委办公场地和设备,由一室多用变为专室专用,办公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二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城关镇关工委对照“五好关工委”争创标准,对全镇16个关工委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漏补缺,定时督办,对于板面陈旧需要更新的要其及时更新,制度不全的及时健全完善,加强业务培训,特别注重活动落实和制度建设,对工作开展定期评比排队,最终使“阵地建设规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是夯实“五老”队伍建设基础。镇关工委每年对全镇“五老”底子重新核实,做到“五老”底子清、情况明,并根据“五老”队伍情况,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尊老敬老活动。1、坚持好每月为老年人上门送“老人春秋”和书报制度,使他们老有所看、老有所学。2、组织好社区“五老”学习娱乐活动动态阵地建设,根据老年人爱好,每个社区都组织了老年街舞队、腰鼓队、歌唱队,大同、淮庙社区还组织建了太极拳队伍。3、创办好各社区“五老”活动固定阵地。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办公场地达标的社区都为老人专设了书报阅览室、棋牌室、体育健身室。办公场所不达标的至少也配有老人书报阅览室和会议室。4、要求各单位每年保证为“五老”人员免费体检一次。5、从生活上关心老人。对一些经济条件差的“五老”人员,镇党委政府生活上予以关心,按时给他们送钱、送物,定期慰问看望。四是夯实科技服务平台基础。以镇、社区智能化、数字化社会管理平台为基础,将关工委组织网络、工作队伍、社会团队资源、工作对象分布等情况实行数字化、规范化管理,实现了“五老”人员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快速对接,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突出一个主题,精心谋划、强化活动特色
     城关镇关工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重点,精心组织开展“传承桐柏英雄精神,践行核心价值观,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活动在镇关工委的牵头下,中心校、文化站、团委、妇联、工会主动配合,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体现出分层次、目标清、特色明。一是镇机关和镇直单位、各社区重点抓好了桐柏精神大讨论活动。通过组织老党员、老模范、老复退军人、老教师和机关党员干部600余人参观桐柏英雄纪念碑、桐柏革命纪念馆、廉政展馆,瞻仰先烈事迹,回顾党的历史,重温党的誓词等活动,既深化了桐柏精神,又加强了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二是在街道居民中,重点开展了“传承桐柏精神,争做文明礼貌市民”主题活动,各社区分别设置了以“中国梦、桐柏英雄、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文化长廊,全镇8个社区,共有文化长廊28处,板面2721块,同时各社区开展了“传承桐柏精神、争当文民礼貌市民”以及“争当好媳妇、好婆婆”等社会公开评选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桐柏县城区居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提升了社会正气,促进了城区和谐,随之自我形成了各类志愿者队伍24支3080余人。三是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请“五老”作桐柏革命斗争史报告会、法制报告会,举办“学英雄见行动,争当桐柏有志青少年”演讲比赛、学雷锋献爱心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发挥一支团队作用,注重创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建+”行动部署,坚持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看,充分发挥“五老”团队特殊优势,把五老队伍打造成一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通过组织开展“五老”进万家门、知万家事、排万家忧、暖万家心活动,积极动员“五老”人员加入和组建志愿者队伍,编建了志愿者队伍20余支(共分为六大类:①矛盾调解“社会法官”队;②卫生文明监督队服务队;③科普宣传队;④社会治安巡逻队;⑤网吧监督队;⑥爱心资助队),在矛盾纠纷调解、卫生文明监督、社会治安巡逻、爱心资助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工作,为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老年“社会法官”队组建以后,结合普法教育活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庭院、进家庭),开展普法教育30多场次,老年法官队积极配合“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解决一般纠纷312起,化解信访积案3起,为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卫生文明监督服务队,在卫生县城、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中,纠查乱扔纸屑、烟头、乱贴小广告行为200余次;治安巡逻队全天进行社会巡逻,上报的治安信息达100余条,城关派出所根据提供的信息,破获一起电瓶车连环盗窃案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基本信息源。科普宣传队,免费开办科技宣传培训20余场次,培训就业青年900余人,开展义诊活动20多场次;网吧监督队,主动配合县公安局、工商局对网吧进行检查,净化了网吧环境,挽救“网瘾”少年42人。近年来“五老”志愿队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121次,组织救助贫困学生和残疾儿童、失足青少年资金3万余元,开办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讲堂20余场。由于有“五老”的努力,镇域社会管理工作力量无形加大,全镇社会治理效果得到很大提升,成效空前明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件下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