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县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作风建设,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抓手,扎实推进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按照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将问责年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系列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依法履行职责。认真组织开展了这项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为认真贯彻落实“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整治工作要求,食药工商局党组组织机关全体同志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了县政府工作方案和文件精神、市县有关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整治精神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力戒“为官不为”的相关讲话精神,并结合我局“两学一做”学教活动,由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并剖析问题原因及思想根源,带头切实整改,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深化作风整治的思想认识。重温了服务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机关干部树立起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政绩观念,增强了党员干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意识,强化了党员干部规范从政行为、深化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开展活动
为确保“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整治工作取得实质成效,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督促开展自查自纠整治,由纪检组牵头,对照责任要求,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梳理排查“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摆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进取意识淡化、业务工作不熟悉、工作推诿扯皮等“不想为”、“不会为”、“慢作为”问题,分类列出问题整改清单和整改时限,坚持边查边纠边改。全体党员干部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再自省、再剖析、再整改,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整改自觉。查处监管缺位、慵懒无为、效率低下、纪律松弛等问题,建立了整改台账,制定了整改方案限时整改。
三、突出问题重点,食品药品和市场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
1、食药监管体制改革推向深化
体改以后,我局食品药品监管效能明显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继续保持平稳态势,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群众饮食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2016年是食药监管体制改革落地实施的元年。我局按照“三定”方案规定,顺利完成了职能、机构、人员的全面整合,食药工商工作站上了新起点。首先我局以县政府食安办综合监管职能为抓手,督导18个乡镇(园区)全部成立(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并配备了工作人员。目前,全县各级行政村(社区)又根据监管任务配备266名专(兼)职食品安全协管员,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其次,根据“四有两责”要求,我局资源向基层倾斜,为乡镇所补充15名执法人员,配备高拍仪、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30余台,为基层食药监管提供了坚实保障。再次,今年以来在食安委(办)框架下安排部署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抽样检测、舆情监测处置等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实践证明,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优化资源、集中权威、优势互补,食药监管效能大幅提升。两支队伍整合后干群一心、上下团结、内和外顺,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南阳市五一劳动奖状”,也是我县2016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届满复验,全部取得圆满成功。
2、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进一步加强:
(1)、食品经营许可。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标准,严格要求,共办理食品经营许可622户,其中餐饮服务环节167户、食品销售环节455户,前移监管关口,确保源头安全。(2)、落实日常监管责任。以专项整治为抓手,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日常监管。以“餐饮食品安全整治年”为统揽,组织开展了针对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 “农家乐”、“夏季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月”、高中招考、党代会等重点环节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开展了以散装白酒、“扫雷行动”、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有效地促进了日常监管。(3)、落实监督抽验责任。充分发挥食品抽检的技术支撑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食品安全抽样。全年共抽取食品503个批次,经检测发现不合格产品23个,立案20起,移交公安机关3起。(4)、创新监管卓有成效。重大时令节点主动发布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警示食品经营单位守法经营,提醒群众安全就餐、科学饮食,增强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全县开展“明厨亮灶”餐饮单位达到370家,开展厨房开放日活动和阳光公示304家,让群众参与到餐饮食品安全监督,促进商家文明诚信经营。
2、药械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1)、组织开展了针对非法疫苗、非法回收药品、挂靠走票和流通领域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85家次、医疗机构112家次,查处违法案件29起。(2)、圆满完成全年各项抽样任务,其中省级基本药物评价性抽样7个批次、医疗器械评价性抽样1个批次,市级基层药物评价性抽样7个批次,完成日常监督药品抽样69个批次。(3)、积极开展入市药品经营单位材料初审和现场验收工作,全年通过GSP认证的药店3家,药品GSP认证上报材料初审11家,新开办药店申请材料初审11家,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材料初审6家。核查药品经营企业10家、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6家。
3、市场综合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
(1)、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管理职能,不断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发挥商标的品牌带动作用,服务经济创新发展。通过多措并举的方式,指导市场主体新申请注册商标9件。按照商标发展策略,积极搭建培育平台,形成滚动发展态势。今年,已申报 “三源”、 “淮河源”、 “鑫光桐葛”共3件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组织开展了商标专用权保护专项整治,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5起。(2)、强化广告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了广告监测、广告经营单位审查员、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多部门联系等一系列制度。全年共监测各类广告17条,责令停播6条,责令整改12条,备案广告36条,查处广告案件6起,实现了对广告的有效监控。其中查处桐柏王氏豆业使用绝对化广告用语一案罚款20万元,极大震慑了广告违法经营行为。(3)、加强农资、成品油监管。强化农资市场源头管理,严打坑农害农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无偿发放农资进销货台账400余本,推进了索证索票制度落实。加强了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查处农资案件93起。抽检农资产品32个品种,合格率98.7%,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开展了成品油质量抽检,共抽检46个批次,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立案查处,净化了成品油市场环境。(4)、强化合同监管。今年共申报7家省级、3家市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位于南阳市属各县(区)前列。开展了银行业、电信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问题专项整治活动,查处合同案件5起,罚款3.3万元,充分发挥了合同监管职能作用。(5)、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共检查经营企业(商户)40余家,保健食品专项检查2次,没收不合格产品10余个品种40余盒,立案查处3起。主动邀请厂家开展专项打假,共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60余家,没收假冒洗发水900余瓶、香皂800余块、沐浴露140余瓶,查处22家经营单位。
今年以来,执法部门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87件。其中食品案件55件、药品案件29件、医疗器械类案件22件、不正当竞争案件37件(商业贿赂案1件),其它违法案件200余件,万元以上案件40件,各项数据增长明显。加强了与司法部门的沟通和衔接,依法向司法机关移交涉嫌违法犯罪案件5起,开通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和充分共享。有力的打击了食品药品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杜绝了执法工作中以罚代管现象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监管的秩序。
四、加强督促检查,构建长效机制
为扎实推进正风肃纪各项工作,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局纪检部门,深入机关各股室开展督促检查,畅通信访举报途径,及时收集反馈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及时处理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力争将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重点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及行政许可、监督执法等重点部位的督促检查力度,着力解决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出现的作风庸懒、敷衍应付、服务热情不高、“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今年以来局纪检监察机关共编发《机关作风纪律通报》6期,分别对9名工作人员工作不力、纪律换撒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和相应的处理。同时结合“四督四查”工作,完善机关决策议事规则、“五不”直接分管和末位发言等制度,对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的进行了重新制定,力争从源头上治理“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努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开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各(股室)、队、所对存在认识深度不一致、落实力度不一致等问题;从各个股室的行动来看,也存在个别党员干部认识不到位、落实任务主动性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等问题。
(二)“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有的监管执法人员为民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树的不牢,缺乏恪尽职守、履职尽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六、下步打算
(一)巩固深化活动成果。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持续推动活动开展,着力营造敢为的环境、提升会为的能力、形成想为的风气,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二)确定下一步的重点整改任务。活动结束后,要纠正“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的消极思想,持续抓好整改工作,保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推动活动长期深入开展。对已经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对尚未整改到位和需要长期坚持、逐步解决的问题,要确定为下一步的重点整改任务,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三)加大问责力度。要将问责贯穿活动和整改全过程,对上级交办、领导批示、媒体曝光、群众举报和经督促检查等途径发现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有责必问、执纪必严、及时通报。
2016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