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局成立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迅速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明责、述责、评责、问责等各阶段工作任务,切实用好督查问责抓手,聚焦突出问题,主动积极作为,着力解决“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突出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问责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执纪问责,落实监督责任。立足职能定位,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敢为”、“不会为”、“不想为”等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凡是发现违纪违法的线索,一律移交县纪委处理。今年来,分别对固县镇新庄村支书罗成国、埠江镇付楼村支书张华锋、埠江镇康宁寺村支书张立营进行问责,在全县范围内通报批评,原因是三个村2014年或2015年实施的互助金项目开展进度缓慢。对原扶贫开发局项目股股长徐华林、固县镇黄畈村主任张同、扶贫开发局副局长牛和举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及时移交积极监察机关处理。
(三)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加大“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责年”活动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及时向社会通报活动开展情况、问题查处情况、建章立制情况,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加强教育引导,大力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宗旨,牢固树立为民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努力营造敢为的环境、提升会为的能力、倡导想为的氛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扶贫、创新扶贫、廉洁扶贫。今年以来,先后培训第一书记83人次,扶贫工作专干144人次;树立1个第一书记典型——吴城镇王湾村第一书记张成义,制成专题节目,在河南卫视农村频道滚动播放。
(四)强化制度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一是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举报电话,鼓励群众采用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对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进行即时举报。各乡镇扶贫办在办公地点显著位置,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受理本乡镇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二是建立问责通报机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认真做好纪律审查工作,对县委、县政府、局交办的问责事项,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置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的要求,查清主要领导责任、直接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做到有责必问、执纪必严。对于典型的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不找熟人办不成事案例,对问责情况及时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被通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做出检查和整改承诺。通过问责年活动的开展,坚决查处、曝光、通报一批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风政风的新变化、新气象,真正把问责年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三是建立明察暗访机制。局监督检查组在对各单位进行明察暗访的同时,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单位作为重点抽查对象。将明察暗访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认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等监督检查。对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整改和总结反馈,努力营造正风肃纪的工作氛围,树立良好的扶贫形象。四是建立督查工作机制。分级建立督查工作机制,依托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督查;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6个固定督查组,对固定乡镇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扶贫开发局各业务股室每10天进行一遍业务指导;鼓励引导乡镇建立督导工作机制独立开展工作,刊发督查通报,奖优罚劣,树立正确工作导向,让懒政怠政为官不为者无处藏身。同时,把督查结果纳入单位和个人年终考核评价体系,与个人职级晋升、工资晋档紧密结合。
二、存在问题
一是问责力度不够大。由于是同体监督,监督问责者往往碍于情面,自觉不自觉中就减轻了问责的力度,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现象,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二是问责面不够广。问责工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情况复杂,外行人在短期内无法熟悉掌握,再加上人手少,工作量大,大多时间疲于应付,问责效果大打折扣,漏掉一些该问责的人和事。
三、下步打算
一是改革工作机制。下放权力,传导压力,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改变产业到户增收项目实施主体,让乡镇全权负责项目的申报、实施、监督、报账等全部工作,县扶贫开发局组织人员对乡镇进行抽验。
二是强化制度落实。重点做好各项制度的落实,特别是督查制度的落实及督查结果的运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各项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补充加强扶贫开发局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加强对扶贫专项资金运用、扶贫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对扶贫系统的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进行全程监控,做到防微杜渐,及时发现,及时启动问责。
桐柏县扶贫开发局
2016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