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政〔2014〕87号
桐 柏 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县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2014年8月29日,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13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13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的报告》、《关于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报告》,并分别提出了相关审议意见。对此,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分项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指导督促各乡镇(园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审议意见,切实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
(一)关于农业经济稳定增长问题。一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以茶叶、中药材、林果、苗木花卉、蔬菜等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发展茶叶5000亩、中药材5000亩、花卉苗木4000亩。二是加快产业化进程。今年新发展专业合作社47家、家庭农场38家,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其中,吴城镇孔雀岭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回龙乡腾跃中药材合作社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社;吴城镇孔雀岭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获评“2014年中原农产品安全示范基地”;新建供港澳蔬菜基地2个3000亩;完成营造林12.47万亩,总量居全市第二名;朱砂红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亿嘉盘古山茶荣获第六届香港国际茶展名茶评比大赛红茶组冠军、最佳香气奖、绿茶组季军三项大奖。三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了五里河固县段河道治理、25座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
(二)关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问题。一是狠抓在建项目。重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主导产业发展,30万吨饲料、中药饮片等项目相继建成。安棚化工专业园区围绕碱硝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国家863计划项目高端氧化镁、20万吨小苏打等建成投产,中源化学成功上市。二是强化对外开放。引进了年产2000吨五乙酰葡萄糖及5万吨冰醋酸钠生产、活竹酿酒、手机数据线等一批重点项目,东风圣龙汽车项目已签订框架性协议,联碱项目达成初步协议,板栗深加工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全县500万以上续建新建引资项目207个,预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6亿元。三是积极向上申报政策性项目。全年共包装政策性项目240个,申报项目资金26.34亿元,已批复到位资金11亿元。
(三)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问题。一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一改双优”、“三亮三评”等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二是成立专项督查机构,依据2012年出台的《关于优化投资软环境的意见》等文件,对职能部门关键岗位实施了重点监察、专项效能监察。下达监察建议书17件、效能告诫书49件,累计立案47件,结案47件,处分57人,其中乡科级干部16人。三是进一步落实“企业服务年”活动,建立完善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项目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强化银企合作。通过加强投融资和担保公司管理,组织召开金融联席会议、银企座谈会议,积极为银企搭建合作平台,新增担保贷款1.5亿元。
(四)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问题。启动了桐柏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佛教学院二期工程启动,首届学僧顺利毕业。廉政文化展馆续建工程完工,《桐柏英雄》影视主题馆开始布展。桐柏红叶景区服务接待能力大大提升。商务中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特色商业街区基本建成,正在积极招商洽谈核心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30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4.9亿元,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4亿元,增长9%。
(五)关于县城整体形象提升问题。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年)纲要成果评审。突出人文、生态两大特色,改造完善城南老区,积极开发淮北新城区。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完成城区内河清淤护砌13公里,对老城区道路、排污系统、30座公厕进行了维修升级改造,启动实施了大王庄、邵庄等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居住生活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突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综合环境整治,大力推行环卫、绿化物业化管理,建筑垃圾消纳场正式投入运营,引入建筑垃圾特许经营模式,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稳固提高。
(六)关于进一步改善民生问题。一是城乡就业进一步扩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96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3人。二是教育振兴成效明显。2014年我县高考本科上线792人,上线率47.5%,在全市综合排名前移3个位次。加大奖励力度,对优秀教师、学生奖励资金达900多万元。三是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投资9800万元,完成了赵庄水库引水工程。大力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出台了《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中心医院争取年底前投入使用。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乡镇敬老院建设有序推进。新农合全县参合农民36.6万人,参合率99.89%。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保障性住房860套。
二、2013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
(一)关于强化税收征管问题。一是及时分析摸排税源情况和收入形势,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税收分析监控,强化小税种征管,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二是按照市定目标,进一步细化征管部门收入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收入奖惩办法按月考核,强化征收责任,确保完成收入任务。三是密切关注碱硝化工等重点行业税收动态,研究解决影响行业税收发展的不利因素,确保重点行业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7亿元,增长23.3%,财政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二)关于严格预算执行问题。一是加强和规范全口径预算管理。对应列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单位和资金,全部编报部门预算,提高部门收支预算的完整性。二是细化支出预算编制。年度预算编制到具体项目,并明确使用方向和原则,确立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杜绝出现先安排资金再定项目。三是树立无预算不拨款的理念。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按照全市部门预算改革方案,对于各预算单位的培训费、会议费、三公经费予以单列,严控临时追加。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0.35亿元,增长7%,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关于财政资金管理使用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程序,科学编制项目支出预算。 二是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建立“事前绩效评审、事中绩效监督、事后绩效评价、结果绩效问责”四位一体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按照“大事优先、民生优先、绩效优先”的原则,对项目支出排序,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加大招投标采购监管力度,制定采购项目评分标准,严格履行招投标公告、公示、备案程序,努力杜绝各种违规现象。四是加强审计、财政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结果利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坚决取消有关项目资金安排。
(四)关于解决好民生问题。坚持统筹财力保民生,今年全县财政预算支出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达到了70%。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难、看病难、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得以有效保障;文明县城复验、城区河道清淤治理、“清洁家园”行动、赵庄水库引水灌溉工程等一大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标准稳步提升,干部职工收入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五)关于整改落实问题。要求相关部门深化对审计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落实国家财政法律法规和财经政策,严格预算执行和管理,切实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督促各乡镇(园区)、县直有关单位严格执行审计决定,按照审计建议规范,完善各项制度,限期整改落实,对违纪违规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严肃处理,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三、2013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
(一)关于严格依法审计问题。一是重新梳理规范审计程序。加大法制审核在审计项目中的监督力度。二是增强审计干部依法审计能力。重申审计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意见及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等审计规定,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项目质量和审计执法水平。全年完成审计项目54个,涉及审计单位80余个,查出违规违纪金额8094万元,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提供了有效监督。
(二)关于深化预算执行审计问题。一是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确保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二是突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扶贫、救灾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跟进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揭露违规违纪内幕,推进廉政建设。比如今年开展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跟踪审计项目,查出违规违纪事项三大类、十小项,涉及违纪资金3527.92万元。三是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在查错纠弊的基础上,努力分析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提出完善和改进预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110多条。
(三)关于着力抓好整改问题。一是完善推进审计公告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结果,逐项目适时向社会公告,以促进问题的整改落实。今年首次公开了10个预算执行单位2013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及年度支出变化情况,公布了以往年度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二是强化案件线索意识。协同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部门建立案件线索移送通报制度,出台了案件会商、情况沟通、调查取证制度办法,进一步提升我县预算执行监督质量。今年在审计过程中移交案件线索两起。三是强化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拟出台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跟踪监督办法,增强人大常委会机关对预算执行监督的实效。
(四)关于加强宣传和队伍建设问题。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新闻信息公开平台及县委县政府内部刊物,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审计工作的公众知晓度。二是及时提炼、总结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入领导视野,服务宏观决策。三是加强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联网审计数据分析、工程投资效益审计、环境保护效果审计等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审计部门开设的精品审计项目、计算机业务等培训班,不断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着力培养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
(一)关于加大扶持力度问题。一是积极争取福彩公益金项目,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用于向敬老院建设方面倾斜。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县、乡财政投入。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乡镇敬老院建设以奖代补和管理经费核拨办法(暂行)》(桐政办〔2014〕10号),鼓励各乡镇新建、改扩建敬老院,完善配套设施。三是创新兴建模式,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兴建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固县镇引进社会资金建设敬老院项目已开工建设;毛集镇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医养结合型敬老院正在规划、设计中。
(二)关于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问题。一是实行专户管理。严格福彩公益金、县财政专项奖补资金等用于敬老院建设的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户专账、专人管理。做到财务公开,杜绝挤占、挪用。二是加强资金监管。严格依照敬老院建设进度分期拨付专项建设资金,并根据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兑现奖补的依据。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三是严格招投标程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关于认真落实奖补政策问题。为落实好奖补政策,对各乡镇敬老院建设及集中入住情况采取了一季度一考核、半年一督查、年终集中考评的办法,将督查考核情况作为年终兑现敬老院建设及管理经费奖补资金的直接依据,对建设标准高、入住率较高、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较好的乡镇,及时兑现奖补资金。2013年对回龙乡新建敬老院落实奖补奖金50万元。
2014年12月29日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存档。